新生代農民工理財觀念變化研究
理財視點
作者:方綱厚 蔡清尾
摘要:隨著新生代農民工個人收入的不斷增多,他們的理財觀念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如何打理好手中的財、過上更好的生活,成為新生代農民工麵臨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務必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德化縣的潯中鎮與湯頭鄉為對象,以抽查問卷方式探討我國新生代農民工的理財現狀,分析他們在理財過程中的特點與問題,並提出若幹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理財觀念 消費觀念 投資觀念 對策
一、新生代農民工麵臨理財問題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公報顯示,截至2011年,我國農民工數量達2.5億人,並且這一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是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表現形式。當今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主體,是一群1980年以後出生,初中或高中畢業之後沒有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曆就到城市打工的青年,他們是城市農民工中的一支新生隊伍,被稱為“80後”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新”在年輕,“新”在沒有務農經曆,“新”在對城市生活有更強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負擔,“新”在開始重視理財。“80後”新生代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經常往返於城市和農村之間,受到農村和城市兩個不同地域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和理財觀念。另一方麵,近年來,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出台的一係列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與法規,使農民工的權益愈受重視,收入也穩步增加。據福建省德化縣有關數據統計,2012年,新生代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 0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長了一倍多,更有不少有技術、有專才的農民工通過自身的努力晉升為技術藍領,有的成功地成為私營業主、企業家等,他們擁有一定財富,日常生活從簡樸到富裕,理財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麵對變化接踵而來的大千世界,怎麼“理財”這個現實而糾結的問題也悄悄地走進了這些新農家。
二、農民工理財觀念存在的差異與問題
德化是千年古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土地麵積2 232平方公裏,下轄18個鄉鎮202個村(社區),人口30.66萬。屬中國三大古瓷都和閩南“金三角”對外開放縣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產陶瓷而名揚中外。改革開放以來,德化縣堅持實施工業立縣、“大城關”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成功地闖出一條以工業為主導的縣域經濟發展路子,綜合經濟實力穩居福建省各縣(市、區)第13位,縣域經濟競爭力進入福建省十強。選擇德化縣作為探討新生代農民工的理財觀念特點及其變化,具有典型性與前瞻性。本文以德化縣潯中鎮的龍潯村、世科村和湯頭鄉的楊梅村、上雲村的農民工作為抽查問卷的對象,比較分析傳統農民工與新生代農民工理財觀念的差異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調查
首先,隨機選擇了潯中鎮與湯頭鄉兩個鄉鎮4個自然村共計1 000名“80前”農民工和1 000名“80後”農民工為本次調查的對象。這 2 000名農民工的基本構成如下表所示:
在這2 000名農民工中,傳統的“80前”農民工和新生代的“80後”農民工人數相同,並且各自的男女比例、農村及城鎮居民比例相當,比較有代表性。
這2 000名農民工的教育水平。其中,“80後”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顯高於“80前”的傳統農民工,這體現了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化取得了成果,也為農民工依靠自身才幹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用更科學的手段實現理財提供了智力保障。而另一方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總量和人均GDP都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新生代農民工的收入從總體上比傳統農民工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為他們改善生活創造了條件,也為他們增添了如何使用盈餘資金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