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問題初探(1 / 2)

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問題初探

觀點

作者:仵宗禮

摘要:目前,我國的代理機構數量在迅猛增加,但內部管理卻存在很多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對代理記賬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助於代理記賬機構規範其內部管理,防範和降低風險。

關鍵詞:代理記賬 內部管理 對策

近年來,中小企業迅猛發展,代理記賬的需求急劇增加,代理記賬機構的數量也迅速增加。然而,代理記賬機構在迅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給其帶來很大的風險。本文根據代理記賬機構的經營特點,指出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並提出風險防範對策和加強內部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代理記賬機構數量雖很多,規模卻較小,一般注冊資金3-10萬元,雇傭人數多在2-8人之間;業務來源單一,多靠熟人介紹,且隻提供報稅服務,不參與企業內部管理;代理記賬機構之間低價競爭現象普遍存在。代理記賬機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機構設置過於簡化,背離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

代理記賬機構在部門設置和招聘人員方麵簡化,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通常業務部門既負責開發票又負責記賬、審核;既使用印章又保管印章,既做業務又做技術谘詢。這嚴重背離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基本要求,很可能導致錯誤和舞弊行為的發生,給代理記賬機構帶來不可估量的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

(二)不簽訂書麵協議,法律責任不明確

多數委托人與代理記賬機構之間不簽訂代理記賬服務協議,僅僅口頭上約定每月支付多少服務費。有的雖簽訂書麵協議,但內容不規範、不具體,未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及服務範圍等內容。

(三)會計核算存在嚴重缺陷

1.未對原始憑證進行嚴格審核,或隻做形式審核,而不做實質審核。如委托人為了少交個人所得稅而少報工資總額,提供一份虛假的工資發放表。代理記賬機構往往不審查其真實性,直接以此為依據入賬並申報納稅,結果構成了逃稅行為,為代理記賬機構帶來了法律風險。

2.會計科目設置、業務處理確認和計量、財務報告編製不規範。比如會計科目使用混亂,將“應收賬款”歸入“其他應收款”科目中,將“其他貨幣資金”直接記入“銀行存款”科目。隨意調整成本項目,按業務收入的一定比例計算業務成本,從而推算利潤總額,進而會給債權人和委托人帶來損失。

3.代理記賬機構成本普遍較低,一個代理記賬人員需要管理10-20個左右的企業賬目,才有利潤。且由一個人完成對企業從原始憑證審核、填製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製報表後納稅申報過程,每個環節都缺少最起碼的監督和複核,錯誤和舞弊行為發生時不易及時察覺。

4.內部管理製度不健全。因公司規模小,代理記賬機構負責人又忙於承攬業務,不重視內部管理製度建設,沒有成文的財務管理製度、人事管理製度、質量管理製度和業務考核辦法。尤其是在發票管理和檔案管理、印章管理方麵存在明顯的漏洞。為方便工作,有的代理記賬機構掌握著委托人的財務章和公章,甚至私人印章。對這些印鑒的使用和保管,代理記賬機構沒有統一的規定,未指定專人保管或管理。這極容易給委托人帶來危害,從而使代理記賬機構承擔法律責任。代理記賬人員一人負責很多客戶,對客戶信息隨意擺放。電子檔案更是隨意,不及時打印憑證和賬簿,所有賬套僅僅設置一個用戶名和一個密碼,機構內的任何人都可以查閱憑證和賬簿,甚至可修改,信息安全問題存在極大的隱患。

(四)代理記賬人員總體業務水平較差

因考慮經營成本,多數代理記賬機構為達到成立條件而找具備中級會計師職稱人員掛靠,實際上這些人並不在該機構工作。代理記賬人員大多僅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學曆較低,具有會計師職稱的人員大多數年齡較大,對行業會計製度很熟悉,但對新企業會計製度和會計準則理解不到位。剛畢業的學生沒有會計經驗和技術,且在代理機構工作時間很短,經驗不足,出現差錯和過失的可能性很大。

(五)與委托人合謀逃避納稅義務

一些委托人選擇代理記賬機構的初衷是盡量少交稅,節省支出,實現價值最大化。有些代理記賬機構雖明知偷逃稅款是違法行為,卻在利益的驅使下默許委托人的逃稅要求。代理記賬機構與委托人合謀偷逃稅的行為,如果被查處,委托人將受到法律製裁,代理記賬機構也因此會受到行政處罰和刑事製裁。

二、加強和完善代理記賬機構內部管理的具體措施

目前,代理記賬機構在規模普遍較小、業務收入較少的情況下,既要考慮成本效益,還要考慮如何防範風險、加強內部管理。為此,代理記賬機構應從現實情況出發,建立較為規範的管理製度,防範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