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探討(2 / 2)

四、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在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根據各專題的相關內容,可以強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首先,堅持理論導讀。在課程授課外可以指定學生閱讀每個專題的經典理論文獻,深化對基礎理論的認識。其次,突出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現實案例,通過案例的介紹、集體研討等形式,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理解更為深刻。再次,突出實訓教學。根據《高級財務管理》課內實驗安排的相關材料,在現實中跟蹤某些上市公司的現實狀況,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課內實驗內容與理論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內容突出技術性、可操作性、綜合性和探索性,實現在財務管理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訓練的設計理念。

通過經典文獻導讀、案例剖析等方式對各模塊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設定“任務”、實驗報告的完成,一方麵可以讓學生對該領域的學術前沿動態有一定的了解,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有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麵,往往設定“任務”、實驗報告的完成也就意味著一篇針對財務領域問題的小論文的完成,而且要借助於統計軟件才能完成,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得到訓練。

五、考核形式的合理化

課程教學模式的核心在於以任務驅動來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如在公司治理模塊中,“任務”的設定側重於對公司治理經典文獻的研讀,培養學生的學術水平。籌資運作模塊難度較大,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多個“任務”幫助學生掌握重點,一是研讀經典資本結構理論,發掘此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二是對學生所在省份的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現狀進行描述,進而指出現狀的成因及優化對策;三是進行實證設計,運用相關的統計軟件檢驗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的關係。資本運作模塊中,“任務”的設定側重於幫助學生掌握並購、重組計劃(重點是財務部分)。因此,教師可以講述並購、重組的形式,具體操作程序與政策要求,學生的“任務”是通過網站和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編製購並計劃,計劃內容包括:購並目標及其規劃;目標公司搜尋與抉擇的戰略符合性標準;目標公司購並財務評價;購並資金融通;一體化整合計劃;購並陷阱及其防範。業績評價模塊中,“任務”的設定側重於培養學生運用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任務一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業績評價方法如聚類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分析法等對某區域或某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評價;任務二是在介紹財務預警模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一篇課程設計,具體包括預警指標的選取、模型的設定,最後測試模型的預警效果。

因此,該模式的實施必須改變以期末閉卷考試作為唯一考核依據的傳統做法,加大對設定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具體分值比例可以設定為占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討論的參與程度)占20%,期末閉卷考試僅占50%的比例。

(注:本文係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案例分析+任務驅動”在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G-2012-086;石河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改項目《經管學院論文質量設計與評價實施方案》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GJG-2010-07)

參考文獻:

1.王秋霞.《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體係構建[J].商業會計,2011,(11).

2.張麗琨.基於高級財務管理“高級”性的課程體係構建與完善[J].商業會計,2012,(7).

3.頓朝暉.《高級財務管理》教材建設構想[J].財會月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