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大學基本功能視角的獨立學院學科建設問題探討(2 / 3)

(二)會計學科建設定位。結合母體優勢和我院的實際情況,對我院會計學科進行了定位。本學科立足浙江,麵向基層,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本科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為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狠抓學科內涵建設,塑造品牌專業,結合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整合現有資源,凝練出以資源與生態會計、審計與內部控製、公司財務與治理為代表的三個研究方向。其中,資源與生態會計方向著重圍繞森林資源與生態會計問題,對我國森林生物資產、森林生態資產、林地資產等有關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為深入研究和不斷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和實務指導進行大量有益探索,進而推動我國林業行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審計與內部控製方向致力於審計、內部控製方麵的研究,圍繞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內部審計、內部控製、審計收費、信息披露監控等主題進行係統的研究,進而應對會計準則、審計準則以及內部控製規範等方麵發生了巨大變化,豐富準則、製度的內涵,提高實務的可操作性。公司財務與治理方向結合浙江省經濟特點,在企業融資、企業投資、公司治理等方麵展開研究,以浙江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對其融資行為、投資行為以及公司治理問題,采用產權理論、契約理論、代理理論、博弈論等分析工具,探索其企業投融資行為與績效作用機理以及財務後果,並對其進行實證檢驗,來透析中小企業財務問題,嚐試解決中小企業財務代理衝突和財務治理問題。

三、我院會計學科建設思路

會計學科建設以“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為宗旨,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樹立和落實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學科建設與學院發展戰略協調一致。力爭通過五年建設,將會計學科建設成為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服務中心,全麵提升浙江農林大學天目學院會計學科在省內外會計界的影響與地位。

(一)人才培養。在學院發展戰略和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全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專業過硬、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符合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複合應用型財會人才。修訂和完善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由會計學、財務管理支撐的穩定學科專業群。以質量工程建設為突破口,深化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積極鼓勵會計學科師資隊伍發表教研教改論文、申報各類教改課題和各項校級及省級教學成果獎,爭取申報成功2-3項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力爭成為會計碩士學位授權點。積極發揮會計協會及各類社團的作用,開展學生的學術活動及社團活動,組織專業學術活動,做好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高師資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科學研究。在現有的研究領域和特色的基礎上,一方麵進一步深入理論研究,另一方麵緊密結合浙江區域經濟的特點,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好地為浙江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在資源與生態會計方向,對森林生物資產、森林生態資產、林地資產的會計計量、核算及其信息披露進行研究,爭取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並拓展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經營、林業資金運行管理及財政支農資金管理的會計問題,為我國農村金融管理提供會計服務,從而產生一定的學術影響和社會認可。在審計與內部控製方向,借鑒美、英、日等國家的內部控製與審計準則,研究我國情境下的信息技術內部控製體係,基於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基礎上,深入探析我國內部控製實質性漏洞披露及其影響因素,力爭在國內達到領先地位。在公司財務與治理方向,進一步從行為金融、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視角研究轉型經濟環境下企業投融資行為異化問題,為企業投融資提供決策依據,使該問題的研究水平在省內居領先地位,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普適性,為浙江民營企業成長和創新出謀劃策,為浙江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力爭在五年內,承擔國家自然或社科基金2-3項,省部級課題10項以上,圍繞三個方向發表文章不少於100篇,其中一級論文不少於10篇,出版有特色的學術專著3-4部,獲省部級獎項2-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