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有效溝通,你也具備領導者的天賦(3 / 3)

這位乘務員的解釋讓乘客十分滿意,他為西南航空公司讓利消費者的做法而感動,也為這位乘務員能與他無偏見地進行溝通感到驚訝。

這位乘務員之所以能如此徹底地執行解釋企業決策,就在於西南航空公司的決策讓所有員工共同參與,管理層和每位員工充分地溝通,增強了員工和顧客溝通的有效性。

即使最基層的員工,都能了解公司的戰略意圖,都能清晰地表達出企業對顧客利益的重視,這樣的企業使員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自然能贏得市場,獲得長遠發展。可見,目標管理大大強化了組織高層和基層的溝通,從而有效地貫徹組織戰略和目標。

[巧手點金]

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條塊分割,彼此聯係較少、溝通有限,這就會造成企業總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執行方案,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充分,從而影響企業整體績效的實現。通過目標管理,加強跨部門溝通,從而打破部門樊籬,使企業內部能夠充分協調合作。

總之,目標管理使員工可以參與到管理過程中來。因此,企業的總目標和員工的分目標趨於一致。不僅使組織內縱向的上下級溝通、橫向的部門溝通增加了有效性,而且使員工與外部的溝通也具有了有效性。

任何一個企業員工代表的都是企業,代表企業實現使命和目標,因此,目標分解和整合使員工和組織統一為一體。所以,目標管理是促進良好的組織溝通的助推器。

技巧4:跟老子學管理:有效溝通在於度

[經典回顧]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說:話說多了反而會理屈詞窮,不如保守一點,保持一個適當的度。

多言數窮這句話非常的形象,強詞奪理的結果是理屈詞窮,滔滔不絕的結果是威信掃地,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很多時候話越多越窘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言是不必要的。因為人都願意自己講而不是聽別人講,所以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多言必有失。

我們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話不在多而在於度,隻要你話說對了一句話就夠了。如果一個人沒有度,凡事隻有大呼小叫、隻有意氣用事、隻有情緒的宣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很難溝通的。因此,我們在溝通的時候要多聽少說,對此孔子也有類似的觀點:智者善聽,愚者善說。

[案例分析]

一家企業招聘主管,由於這家企業在當地是一家知名企業,同時待遇也非常不錯,因此有很多的人前來應聘,這樣就使麵試非常的苛刻,應聘者要通過重重考核才能麵試成功。

一個麵試者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他沒有直接去麵試,而是了解這家企業的情況和總經理的情況,通過初試他得到了與總經理見麵的機會。他見到總經理就說:“我十分榮幸來這裏工作,我更加願意和你一起努力工作,因為我知道,十幾年前這裏隻有一部電話和一個職員,是經過你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偉大事業。”總經理一提起自己的成功史就非常的興奮,便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那個人在那裏認真的傾聽,並不斷的表示欽佩。談了半天,總經理也沒問他的學曆、技能,就跟副總說:“這個小夥子我看不錯,就定下他了。”話不在多而在於精,有的時候一句話可以抵得上一筐話。

[巧手點金]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敏銳的管理觀察家,他在考察企業溝通的難度時提出了4項基本的溝通原則:

1.溝通是理解力。“在溝通時,無論采用何種媒體,第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這個溝通在接收者的理解範圍之內嗎?他能收到它嗎?隻有那些被理解的東西才能被溝通。因此要想想員工收到差的效績評估時的情景,他們能理性地對待批評嗎?他們有能力改變嗎?

2.溝通是期望。70年的研究就以下基本觀點達成共識:人們喜歡聽他們想聽的話,他們排斥不熟悉和威脅性的語言。隻有通過理解你的聽眾的興趣和期望,你才能使他們從新的角度來看待某個問題。

3.溝通創造要求。溝通總是要求接收者成為某種人、做某些事、相信某些話。換句話說,溝通通常請求接受者給予注意、理解、洞察、支持、信息和金錢。達到這些要求,最重要的是,溝通需要時間。在進行任何企業溝通前,你必須問你自己,我為什麼要在這上花費時間?是什麼鼓勵其他人把他們最寶貴的時間送給我,他們在結束時相信物有所值嗎?

4.溝通和信息是不同的,實際上它們大部分是相對立的。在人類的曆史中,有過大量的溝通,但留下的記載卻微乎其微。今天,因近一世紀的信息爆炸,大量的數據使我們不知所措。我們能得到大量的零散信息,但我們怎樣對其作出界定並作出主次之分呢?這種情勢也產生了新問題:你想何時溝通,你想披露何種信息,在何種環境之下這兩者是一致的?你的聽眾為什麼必須選擇並注意你?這就需要你扮演好你的角色。

技巧5:克服溝通障礙,做一個真正的溝通高手

[經典回顧]

人分三六九等,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等級觀念、官本位思想、趨炎附勢心態的影響,溝通往往存在一定的心裏界限。在企業管理中,高管與中層管理及基層員工,在溝通管理方麵總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溝通障礙現象在企業中一直都是大問題,很多企業無形中為此增加了一項成本——溝通成本.那麼,作為領導者,克服溝通障礙,做一個真正的溝通高手,就成了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有些企業領導人錯誤地認為:決策是領導做的,部下隻需要執行上級決策,不需要相互溝通。其實溝通是雙向的。領導要使決策合理和有效必須要廣泛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做出科學判斷。

如果企業管理者不信任自己的員工,不進行必要的溝通,不讓他們知道公司的進展,員工就會感覺自己被當作“外人”,輕則會打擊員工士氣,造成部門效率低下;重則使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形成如阿貓阿狗樣的相互不信任的敵意,產生嚴重隔閡,無法達成共識,有時候甚至會誤解領導的意圖而消極抵抗。因為決策是領導的事,與員工無關。

[案例分析]

某國有纖維廠產品很暢銷,企業效益也很好,但主要領導通過國內外考察,意識到該產品兩年後必然會因為加入WTO而麵臨國外產品衝擊的危險,於是決定立即引進新的生產線,生產新產品。由於資金不足要求全廠員工集資,規定不集資的就下崗。職工對此怨聲載道,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認為那是領導好大喜功,結果釀成大規模上訪事件。無奈之下,廠裏隻好取消了這個集資計劃。兩年後果然受到了市場衝擊,全廠上下都很後悔。這就是因為廠領導事先沒有跟員工深入地溝通所致。

沃爾瑪公司的股東大會是全美最大的股東大會,每次大會公司都盡可能讓更多的商店經理和員工參加,讓他們看到公司全貌,做到心中有數。薩姆?沃爾頓在每次股東大會結束後,都和妻子邀請所有出席會議的員工約2500人到自己的家裏舉辦野餐會,在野餐會上與眾多員工聊天,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討論公司的現在和未來。為保持整個組織信息渠道的通暢,他們還與各工作團隊成員全麵注重收集員工的想法和意見,通常還帶領所有人參加“沃爾瑪公司聯歡會”等。

薩姆?沃爾頓認為讓員工們了解公司業務進展情況,與員工共享信息,是讓員工最大限度地幹好其本職工作的重要途徑,是與員工溝通和聯絡感情的核心。而沃爾瑪也正是借用共享信息和分擔責任,滿足了員工的溝通與交流需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員工產生責任感和參與感,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感覺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積極主動地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巧手點金]

在實際工作中,影響對下溝通的主要因素就是領導沒“心”,缺少熱忱。一些企業領導人也注意跟員工的溝通,但是由於沒有交心,隔靴搔癢,溝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上級對下溝通,關鍵是要一個“誠”字,用心去溝通。

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要盡可能地與員工們進行交流,使員工能夠及時了解管理者的所思所想,領會上級意圖,明確責權賞罰。避免推卸責任,徹底放棄“混日子”的想法。而且,員工們知道的越多,理解就越深,對企業也就越關心。一旦他們開始關心,他們就會爆發出數倍於平時的熱情和積極性,形成勢不可擋的力量,任何困難也不能阻擋他們。這正是溝通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