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集團公司績效管理體係(2 / 2)

(2)經營過程評價。經營過程也即生產過程,是指從接受客戶的訂單開始到將完工產品交付給顧客的過程。這一過程強調對現有客戶及時、有效、連續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對經營過程的績效評價應成本、質量、效率並重,其評價指標有成本、質量、生產效率、設備效率等。

(3)售後過程評價。售後服務是指企業在客戶購買產品以後,向客戶提供的有關安裝、使用和維修等方麵的指導或工藝性活動。產品的整體概念包括核心產品、形式產品和附加利益三部分,其中附加利益又被稱為延伸產品,即通常所說的售後服務,因此售後服務是完整產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作為企業內部過程的最後一環,良好的售後服務是企業贏得顧客的重要途徑。評價售後服務過程有利於企業重視和改善售後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售後服務最主要的評價指標是售出產品故障及時排除率,即在售出產品出現故障後企業及時排除故障的效率,這一指標可用本期售出產品故障及時排除次數與售出產品出現故障次數之比來表示。

3.產出績效評價

產出控製是母公司對子公司控製的最後一環,它對子公司的本期經營成果進行及時的監控,並根據其成果進行未來的戰略決策,因此產出控製是母子公司控製中最常用的手段。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產出控製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子公司的財務結果,即子公司的財務績效如何;二是子公司的客戶結果,即子公司對其客戶的管理績效。子公司客戶結果與子公司財務結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子公司加強其客戶管理,提高客戶滿意度,可獲得更好的財務結果。因此,產出績效評價包括兩個部分:客戶績效評價和財務績效評價兩部分。

(1)客戶績效評價。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已經很難分出優劣,誰能把握客戶的需要,加強客戶關係管理,誰就能取得競爭優勢,立於不敗之地。客戶關係管理(CRM)的目的就是通過持續提高客戶滿意程度,獲得更多新客戶,留住更多老客戶,從而擴大企業市場份額和提高企業利潤率,因此客戶績效評價應包括五方麵內容:客戶滿意度、客戶獲得率、客戶保持率、客戶利潤率以及市場占有率。

(2)財務績效評價。雖然財務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因平衡計分卡評價方式的推廣似有降低,但作為最終產出結果評價的財務績效評價始終是企業績效評價的落腳點,因此財務績效評價指標仍為最重要的績效評價指標之一。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係包括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眾多類別,其各項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根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中的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其中,盈利能力包括投資報酬率、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以及銷售淨利率等;償債能力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所有者權益比率等;營運能力包括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

根據上述分析,作者構建了基於控製流程的母子公司績效評價體係模型。

基於控製流程的母子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係與傳統的基於財務指標的母子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係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主要原因在於該評價指標體係是建立在母子公司管理控製流程基礎上的,適應了母子公司管理控製的要求。具體而言,基於控製流程的母子公司績效指標體係有以下特征:

(1)控製流程與績效評價流程相輔相成。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製流程按投入產出過程分為投入控製階段、過程控製階段和產出控製階段,而每一階段都需要相應的績效評價手段相輔:投入控製階段進行人員和供應商績效評價,過程控製階段需要做好創新、經營及售後服務過程的績效評價,產出控製階段需要評價子公司的客戶績效和財務績效。

(2)各績效評價指標體係之間存在邏輯關係。控製流程前端的績效影響後續控製流程的績效,為了取得滿意的最終產出績效,必須努力提高各個控製流程階段的績效。

(3)各控製流程階段的績效評價結果有利於母公司戰略管理的實施。績效評價結果有利於及時發現子公司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偏差,使母公司采取相應的糾偏措施,避免子公司管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