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你認為中國的現行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嗎?”慶華問。
“是的,教育問題曆來是中國社會的重要問題。封建社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官吏,‘學而優則仕’的觀點在讀書人頭腦裏的根基很深。大部分讀書人力求經過選士或科舉謀得一官半職,以達到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衣錦還鄉的目的。這種選仕製度把讀書人鍛造成封建專製製度的衛道士,要求選拔出來的官吏死心塌地效忠君主,正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連智者化身的諸葛亮都不能超脫忠君的操守。忠君的最大惡果就是淡化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新中國成立後構建了比較完備的教育體係,也符合當時的國情,表現為教育目的與教育結果高度一致。對國人而言,讀書目的極其明確——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絕大多數讀書人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個人的利益無條件服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一時間,英雄人物輩出,人們對新中國的熱愛達到空前的高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種教育模式的弊病也是十分明顯的。教育部門演變成政府的一個機構,管理教育的人是政府官員而非教育專家,甚至根本就不懂得教育,致使教育部門在學術方麵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微弱。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思想單一、排它,容不得不同思想的存在,不懂得獨立思考。*期間之所以有許多人極其狂熱地投入到武鬥,殘酷地迫害所謂的‘牛鬼蛇神’,原因在於這部分人根本就認識不到自身行為的錯誤性,挨鬥挨整群體中的部分人恰恰以同樣的方式鬥過整過別人。中國重新打開麵向世界的大門後,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們來說,小學和初中接受的很多思想教育與現實是錯位的。資本主義在戰後通過種種調節手段,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而中國很多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東歐巨變、蘇聯解體、改革開放中突顯出的矛盾和諸多問題等等刺激著我們的大腦和眼球,教育相對於現實的滯後和脫節讓我們變得異常敏感和迷惘。我們愛國家和民族,但我們怎樣去愛國家和民族?我們想實現人生價值,但我們怎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在信仰缺失的年代,在物欲橫流的年代,在社會分配不公的年代,我們為什麼而讀書?於是,有些人幹脆割裂了人生價值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關係,把讀書當成了獲取高官厚祿的重要途徑,重新回到了封建社會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層麵上。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人把你的行為看成是傻瓜之舉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教育不能立足於中國乃至於世界的現實,那麼肯定會造成教育目的與教育結果的脫鉤,這是國家和民族的最大損失,將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強大。教育改革作為中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無論怎麼改方向是不能夠變的,教育出來的人必須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必須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民族血性;必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必須有民主、法製和科學的觀念,不惟上、不惟權、隻惟實。否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不過是一句空話、一句口號而已。共和國的曆史尚不到半個世紀,與西方強國比起來,她隻是個孩子,在她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而五千年的文明母體已經賦予了她足夠的養分,她具備巨人的先天條件,她一定會成為巨人的。”
天漸漸地明亮起來,衛華和明明都起來了。四人坐在臥鋪上,繼續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話題。他們言語的邏輯性並不強,時而為了維護各自的觀點發生激烈的爭論,在某些學者專家看來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但他們青春的血液都是熱的,對中華民族都懷有赤子情結。假如中華學子都能心係祖國,把個人命運同共和國的榮辱緊緊聯係在一起,那麼中華民族必將充滿了驕傲和希望。願有一天處於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中國人都能驕傲地宣稱:“我是中國人!我是龍的傳人!”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