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1 / 3)

明明、衛華和風在臥鋪上酣睡著,車廂裏的其他人也在酣睡著,慶華早早地醒了,坐在臨窗的椅子上望著窗外劃過的燈光出神。闊別多年的故鄉越來越近了,慶華的心也越來越激動,一絲睡意也沒有。那白雪覆蓋的黑土地,那美麗的阿倫河,那炊煙嫋嫋的小村曾無數次闖進過異國他鄉的夢境。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容的這首《鄉愁》是慶華最喜歡的詩之一,每到思鄉情深處,慶華總會在心底默默地品味一下。到清華留學以後,慶華極力克製著對故鄉濃濃的思念,把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就像一塊海綿拚命地汲取清華園知識的養分。慶華自知在學習方麵的天賦遠遠趕不上清華的同窗,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才不至於掉隊。慶華期盼著學業有成的那一天,惟有這樣才能回報養育他的那片黑土地,才能有顏麵去見故裏的親人,才可以問心無愧地在奶奶的墳前磕一個頭。為了給誌勇、建國兩個好兄弟的婚禮助興,慶華犧牲了假期時間,同明明、衛華和風一道返回了故裏。

風醒時,明明和衛華仍在睡著。風躺在鋪上沒起來,思考著這個寒假的安排。風對這個寒假很期待,放假前小海打來電話說準備接姥爺回農場過個團圓年,這是最值得風高興的事兒。風還想趁這個假期把與蓮的關係確定下來,一想到蓮,風的心裏便充滿了感激之情。風對蓮的感覺與對露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露是甘醇的烈酒,不要說喝,聞一聞便醉了;蓮是香甜的果酒,初嚐時不覺得怎樣,喝多了亦會醉人。露和蓮都是可以使風沉醉一生的人,風這一生注定不會忘記露,風這一生注定離不開蓮。這個寒假,風也沒什麼可牽掛的事情,結業考試前,風偷偷給馬寶川定了一張回家的車票,為了省車票錢,馬寶川上大學後一直沒回過家,風作為兄長覺得有義務幫著馬寶川圓一個回家過年的夢。送馬寶川上車時,風還硬塞給馬寶川二百元錢,讓馬寶川給家人買點東西。

東方露出了魚肚白,風從鋪上起來了,洗漱完畢後與慶華聊天。風向慶華詳細介紹了這幾年家鄉的變化。

“這幾年農場的土地和機車都承包了,連隊大部分人家以種地為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為了增加產量,往地裏投入的化肥和農藥越來越多,土壤板結很嚴重,後勁兒明顯地不足,水質下降得很厲害;過度開墾使得水土流失嚴重,除了河套地區,再也找不到一塊完整的草原;過度放牧使得草原嚴重退化,芳草鮮美、群鳥棲息、‘紫花臉’遍地的景色很難再現。氣候越來越反常,幹旱的年頭多,各個排支、排幹常年幹涸著,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冬天越來越暖和,不要說‘大煙炮’的天氣,一場像樣的雪都很少了。”風說。

“唉……冬天不冷的東北還能算是東北嗎?小時侯的冬天嘎嘎地冷,零下三十幾度是常有的事兒,我們頭上戴著隻露出眼睛的‘一把擼’棉帽,身上裹著笨重的棉襖棉褲,手上戴著厚厚的‘手捂子’,腳上穿著套著氈襪的棉膠皮鞋還生凍瘡呢!沒到過東北的南方人把東北的冬天描繪得極為可怕,傳說尿尚未落地便已凍成冰了,話雖誇張了些,卻也道出了東北寒冷的程度。小時候的夏天炎熱多雨,排支、排幹裏的水都是滿的,而且哪個河溝裏都有魚,哪塊草地上都有‘紫花臉’,沒想到環境變化得這樣快!”慶華長長歎了一口氣,話語中透著深深的惋惜。

“日本的環境怎麼樣?”風問。

“日本環境非常好,青山碧水藍天是日本環境的真實寫照。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整個日本都是綠色的,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據說日本製造筷子的木材都是從中國的東北進口的,用完後保存好,然後製成紙漿再賣給中國製報紙。日本在六七十年代也曾因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建設,後來政府認識到了這一點,加強了環境保護,把國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在日本從小學到高中都開設環保課,日本人的環保意識非常強,嚴格遵守環保規則。在日本扔垃圾都是有說道的,把不同的垃圾分門別類,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而且扔垃圾是有時間規定的,並不是天天都可以扔。日本的住宅區,商業區,公園,海濱,旅遊勝地等處,絕不會看到垃圾遍地、塑料袋亂飛的景象,塵土都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