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數千人觀看升旗儀式。風、馬寶川、衛華和朱明聚齊後沒有說話,等待莊嚴時刻的到來。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是年初正式成立的,並從5月1日起實行新的升降國旗儀式。國旗護衛隊由36名武警官兵組成,負責每天升降國旗。逢“1”(即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節日,武警軍樂團在現場演奏國歌。升國旗的時間與北京地區一年四季太陽升起的時間是同一時刻。升旗時,按動電鈕的時刻遵照太陽上邊緣與地平線相切的時刻,國旗升至旗杆頂端曆時2分7秒,是太陽下邊緣與地平線相切的時刻。6點10分左右,國旗儀仗隊精神抖擻,步履矯健地走上了金水橋。國旗護衛隊從金水橋行到國旗杆基的圍欄,走的正步,共138步,落地都是同一個聲音,絲毫不差;在國歌奏響第一個音符時,擎旗手以優美的動作將國旗展開拋出;隨著一聲“敬禮”的口令,升旗手按電鈕,護衛隊行持槍禮。不知是誰先和著音符唱起了國歌,廣場場上的數千人都跟著一同唱了起來: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
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緩緩升到了旗杆頂端。鮮紅的五星紅旗在碧藍天空中迎風飄蕩,構成了中華兒女心中最美的圖案。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很多人淚水盈盈。五星紅旗,你永遠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最愛!為了你的尊嚴,你的榮譽,我們願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觀看完升旗儀式後,衛華領著風、明明和馬寶川簡單吃完了早飯,然後買了四張故宮博物院的門票,帶著三人參觀故宮。學土木工程的衛華對整個北京的景點建築、曆史文化非常熟悉,是個很不錯的解說員。
北京曆來被風水學家稱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其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兩山均屬昆侖山係。《禹貢》裏有三大龍脈之說,三大龍脈均發源於昆侖山。在風水學中,昆侖山是眾山之祖。北京正處在天下最長的龍脈——北幹龍的龍結上,又是北極星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無論從天文還是地理角度講,北京都是天下的中心。元朝定都北京時,認為北京山勢極佳但水流不夠,於是便引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因水來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明朝定都北京後,修建紫禁城更是嚴格按照星宿布局,使其成為“星辰之都”。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將皇宮定名為“紫微宮”,這也是紫禁城之名的由來。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皇帝龍椅的位置是紫禁城南北東西兩個主軸線的交彙點。
“後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於紫微垣十五星之數。
故宮中軸線長十五裏,是世界之最,也體現洛書的方位常數十五之數。
在色彩應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宮牆,殿柱用紅色,紅屬火,屬光明正大。屋頂用黃色,黃屬土、屬中央,皇帝必居中。皇宮東部屋頂用綠色,屬東方木綠,屬春,用於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門,牆色用黑,北方屬水,為黑。所有單體建築,也因性質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顏色,藏書的文淵閣,用黑瓦、黑牆,黑為水,可克火,利於藏書。二層的文淵閣室內,上層為通間一大間,下層分隔為六間,體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經》思想。天安門至端門不栽樹,意為南方屬火。
此外,在數理上,也合於易理。易卦陽為九,又以第五爻為“飛龍在天”稱得位。皇帝稱為“九五之尊”在中軸線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闊九間,深五間,含九五之數。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個門釘(縱九,橫九)、大屋頂五條脊、簷角獸飾九個。九龍壁麵由270塊組成(含九),故宮角樓結構九梁十八柱。故宮內總共房間數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意。
整個紫禁城乃至整個北京城其實就是一本蘊涵中國古代最高哲學智慧的書籍,恐怕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座類似的城市了。風、明明和馬寶川都為先人有如此高深的智慧而驚歎。
走出天安門時,衛華指著華表上那非獅非狗的怪獸告訴三人:怪獸名字叫“犼”。民間傳說這種怪獸性好望。天安門內的一對華表上的犼頭朝宮內名曰“望君出”,是提醒皇帝應該出宮去體察民情。天安門外的這對華表上的犼頭朝宮外名曰“望君歸”,是呼喚皇帝應該趕快回宮處理朝政大事。
這次故宮之行,馬寶川顯得尤為興奮,對衛華的學識非常欽佩,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馬寶川對衛華和朱明的人品也非常欽佩。兩人算得上富家子弟,卻無絲毫紈絝之氣,待人非常熱情,惟恐有什麼不周之處,不像寢室老三梁宗輝裏裏外外都透著北京人的優越感。從衛華和朱明身上,也驗證了四哥風的為人。
快到中午了,衛華打個麵的直接把風、朱明和馬寶川拉到了家裏。衛華的家位於二環內一棟新建住宅樓中,三室兩廳的房子裝修得非常豪華。衛華的爸爸兩年前辭去了工職,下海開公司搞房地產開發,賺了很多錢,用衛華的話來說,老爸已不當小官僚,改做大資本家了。衛華的媽媽幫助衛華的爸爸打理公司。衛華的姐姐衛紅結婚後和愛人開了個公司,搞燈具設計裝修,業務繁忙很少回來。哥哥衛民正在英國留學。平時,衛華家裏很冷清,風和朱明隨衛華來過兩次,當時衛華的父母都不在家。適逢國慶節,衛華的父母都在家。風、朱明和馬寶川的到來令衛華的父母非常高興,尤其風的到來勾起了衛華父母對農場歲月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