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你爸你媽的身體還好嗎?夏兄弟和弟妹可是好人,誰家有大事小情的從來沒落過過。那時,我和你趙大爺工作忙,你媽總幫我們帶孩子,衛華小時候沒少吃你家的飯,沒少穿你媽做的鞋,整個連隊的人都服你媽的人性。我一尋思連隊的事兒,就想起了你媽,真是個大好人啊!”衛華的母親用慈愛的目光看著風說。
“我爸身體還行,今年承包連隊的收割機了,挺累的!我媽身體還是不太好。好在有馮大爺一家人和鄉親鄰裏幫著照顧,挺令人放心的。”
“老馮大哥講究仗義,是條寧折不彎的漢子,就是脾氣不好,我和明明爸爸在機務排幹活時,沒少挨他訓,他毛驢脾氣一上來,不是罵人就是打人,整個機務排的人都怕他。不過大家也服他,他還救過我和明明爸爸的命呢!”衛華的爸爸說。
“是嗎?”衛華和明明趕忙湊了過去,讓衛華的爸爸繼續往下說。
“那年兵團組織人馬到大興安嶺伐樹,老馮大哥自小生長在山裏,對山裏的事情非常熟悉,所以連長就讓他帶隊,正式采伐的頭一天,老馮大哥堅持要拜‘老爺府’,要掛紅。”
“‘老爺府’是什麼地方?”衛華插嘴問。
“‘老爺府’就是用木板釘的一個小房子,中間放個牌位,上麵寫著‘山神爺之位’,‘山神爺’就是老虎,林區虎被尊為‘山神爺’。老馮大哥認死理兒,放話說不拜‘山神爺’打死也不會進山,其它連隊懂山規的人也堅持要拜。那時正是*的時期,這種儀式明擺著搞封建迷信,連長和指導員做不了主,又向團委請示,兵團團委研究後同意拜‘山神爺’,不過改了個說法,叫做尊重鄉俗。‘開山’的那一天,殺了一頭豬,老馮大哥帶領兵團上千號人到‘老爺府’掛紅、上供、燒香。我和明明的爸爸讀過幾天書,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對山裏的種種規矩也沒放在心上。一次,我和明明的爸爸坐在樹茬子上聊天,被老馮大哥看見了,二話不說上來就給我倆兩腳。樹茬子是‘山神爺’的飯桌子,坐樹茬子,被視為對‘山神爺’的不恭。大概我倆屢屢冒犯‘山神爺’的緣故,不久報應就來了,差點要了我倆的小命!要沒有老馮大哥,就沒機會跟你們聊天了。”
聽到這裏,風、衛華、明明和馬寶川都緊張得摒住了呼吸,等著衛華父親的下文。衛華的父親似乎也回到了那驚心動魄的時刻,喝了口茶水,穩定了一下情緒才接著往下講。
“那天,我和明明的爸爸伐到第三棵大樹的時候,厄運就來了,大樹‘坐殿’了。‘坐殿’就是一棵大樹已經伐透了可就是不倒,穩穩地坐在那裏,這是最危險的事。這時候,人根本就不能動,你往哪邊跑樹就向哪邊倒,非把人砸成一攤肉泥不可。我當時嚇得都尿褲子了,冷汗一勁兒往外冒;明明的爸爸也好不到哪兒去,拿不成個了,我倆沒好聲地喊不遠處的老馮大哥。老馮大哥那真叫沉穩。一麵叫我倆不要動,一麵向‘坐殿’的大樹慢慢爬去,這是玩命的事,隨時都可能被大樹砸死。我覺得時間過得非常慢,老馮大哥好像爬了一百年才爬到‘坐殿’大樹的跟前。他盯著鋸口看了好半天,極其小心地把羊皮大衣和狗皮帽子脫了下來,團成一團向樹的左前方扔去,大樹轟然倒地。大樹倒了以後,我和明明的爸爸癱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老馮大哥過來把我倆拎了起來,還罵我倆,‘哭他媽啥哭,像個爺們兒樣,別他媽的總拔眼淚嚎子,有他媽的啥大不了的!’老馮大哥這句罵人的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現在遇到什麼難事總會想起老馮大哥的這句話,男人活著就應該像個爺們樣,不能總拔眼淚嚎子。去年明明的爸爸出差到這裏,我老哥倆喝酒時還談起了這件事,明明的爸爸也從來沒有忘記老馮大哥的那句話。我倆每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會在電話裏重複老馮大哥的那句話——‘哭他媽啥哭,像個爺們兒樣,別他媽的總拔眼淚嚎子,有他媽的啥大不了的!’老馮大哥的那句話還真管用,說上一遍後,精氣神就上來了,再大的困難也闖過來了。”
衛華父親的話,讓風想起了小海。小海和馮大爺的脾氣秉性一模一樣,粘火就著,好打抱不平,敢做敢為,天不怕、地不怕,是響當當的東北漢子。
保姆把午飯端上來了,飯菜非常豐盛。衛華的父親堅持要孩子們喝白酒,給每人的高腳杯裏斟滿了“茅台”,指著滿桌子的菜說:“孩子們,投入戰鬥,把反動派徹底消滅光!”
衛華的父母陪著幾個人吃了一會兒,喝完一杯酒後便出去了。風、衛華和明明都有些酒量,馬寶川卻從來沒喝過白酒,一杯白酒下肚便有了幾分醉意。風怕馬寶川喝醉了,讓他改喝飲料。風、衛華和明明一同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談慶華、誌勇、建國和小海等朋友;談人生的理想抱負;暢想“兩河七雄”再次聚首時的情景。馬寶川講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講家鄉的貧困和生活的艱辛。馬寶川坦言:生平第一次吃這麼好的飯菜,很多好吃的東西根本沒聽說過。衛華和明明對馬寶川也非常佩服。背負著家庭的重擔,從貧瘠的陝北農村走進中國最高學府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馬寶川付出的努力要比衛華、明明、風多得多。衛華、明明和風起碼不會為衣食住行擔憂,尤其衛華和明明上的是全國有名的重點高中,學校環境、師資力量、高考信息量、地區的招生人數、保送上大學的名額等方麵zhan有絕對的優勢,這種教育的不公平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像馬寶川這樣的青年才俊。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那塊土地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士才俊輩出,名勝古跡無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貢獻。那裏還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有革命聖地——延安。而現在那塊土地依舊很貧窮,還有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像馬寶川家鄉一樣的貧困地區在中國還有很多,處在時代變遷中的這代人必須擔負起曆史賦予的使命。整個中華民族的複興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不懈追求和艱苦努力。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