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的危機公關(2 / 3)

2、沒有直麵核心問題,模糊事件的焦點

回望農夫山泉公司應對“標準門”的整個過程,對於企業的產品遵循的標準問題並沒有給出直接的回應,公眾仍舊對農夫山泉的水是否執行嚴格的國家標準認知模糊。麵對批評報道的“農夫山泉”反而劍指競爭對手怡寶,試圖轉移焦點。在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農夫山泉”始終沒有直麵其核心問題。直到在5月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麵對多家媒體關於“農夫山泉為何依舊執行落後、寬鬆的浙江地方標準”的發問,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翗翗才就爭執的標準問題給予詳盡闡明。

3、未積極承擔企業應有的責任,缺乏與消費者實質的溝通

“農夫山泉”在“標準門”初期大談競爭對手陰謀論,卻忽視了承擔企業有的責任。在《京華時報》提出質疑後,應該真誠檢討,大方承認執行的標準存在一定問題,還可邀請相關管理部門給出權威的回應。從而讓最關鍵的群體——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但在“農夫山泉”應對整個“標準門”事件的處理上,卻忽視了消費者隻想了解的簡單問題:水的質量是否過關,能否繼續喝下去。在整場發布會中過度使用技術語言和專業術語,忽視了消費者的訴求,造成消費者認知的模糊。

4、與媒體缺乏真誠溝通

農夫山泉公司發生危機事件時,缺乏與媒體真誠溝通。反而指責媒體、行業協會、競爭對手,一度使公司陷入混亂的境地。4月10日《京華時報》發布報道指出“農夫山泉”企業采用的標準不如自來水後,“農夫山泉”公司便和《京華時報》陷入了“罵戰”。“農夫山泉”指責記者報道用心不端。5月6日農夫山泉北京新聞發布會時的表現也近乎失控,整場發布會和《京華時報》的衝突甚至成為了當時媒體報道的主要內容。在罵戰中,《京華時報》連續用68個版麵來報道“農夫山泉事件”。毋庸置疑,媒體具有導向功能,危機公關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各種媒介形式與公眾溝通。積極主動與媒體溝通,及時披露有關信息,才能獲得更為積極的效果。

5、缺乏權威證實

在企業危機發生後,企業不要自己拿著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線救國,邀請第三方證實,使消費者解除警戒心理,重獲他們的信任。在整個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中,一直缺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聲音,反而得到的是北京桶裝水銷售協會的下架建議。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農夫山泉”的大動作僅僅是在各大媒體上的廣告,權威部門在事件中卻扮演的是個“失語”的角色。同時“農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中提供的美國標準檢測報告,也缺乏確切的有效期。直到5月9日在《人民日報》上公布農夫山泉經浙江省衛生廳、杭州市質監局抽查合格率100%才讓消費者對農夫山泉飲用水的質量消除疑慮。

三、企業做好危機公關的原則及其對策

對於企業而言,出現危機事件在所難免,任何方麵的危機都可能對企業的生存造成巨大衝擊。因此,怎麼樣合理的處理危機,成為企業發展的必修課之一。

1、危機公關原則

公共關係之父艾維·李曾提出公共關係活動的兩個原則,即“公眾必須被告知”和“說真話”,同時他主張在企業發生突發危機事件時,危機主體應該主動、立即向社會發布危機信息,並向新聞界開放危機②。危機公關需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1)5S原則。5S原則是指危機發生後為解決危機所采用的5大原則,包括承擔責任原則(shouldering the matter)、真誠溝通原則(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則(speed)、係統運行原則(system)、權威證實原則(standard)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