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形象微電影探究(1 / 3)

城市形象微電影探究

藝廊回聲

作者:王芳

【摘要】城市形象微電影近年來十分流行,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麵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成為各大城市形象宣傳的首選。本文從城市形象借助微電影宣傳的原因、方式、策略三個方麵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形象微電影宣傳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各大城市的麵貌逐漸趨同,城市間的競爭越發激烈。然而,這種競爭已不再局限於以往純粹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等硬件指標,城市形象等軟實力在城市綜合實力競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城市的符號價值得到重視。微電影作為新興發展起來的信息傳播方式,以自身的獨特特點受到了青睞,以微電影為創作手段的宣傳模式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迅速崛起,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選擇。

一、城市形象宣傳借助微電影的原因

1、城市形象宣傳麵臨的問題

(1)類型化、模式化。城市形象宣傳片發展至今,已經類型化、模式化。MV類型,歌手朱虹以蘇州評彈唱法演唱蘇州城市宣傳片《蘇州好風光》;故事紀實類型,張藝謀《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傳統的音樂加解說類型,威海榮成的宣傳片《美麗的龍》。並且,宣傳片中所展現的山水風景、高樓大廈、風土人情、曆史文化、老人、孩童等似乎已經成為了城市固定的“視像”或“意象”,宣傳片中景點堆砌,沒有情節和互動,猶如風光片。總之,這些官方過於正式、類型化、模式化的宣傳片已無法滿足城市形象宣傳的需要。

(2)形式大於內容。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創作者大多過於追求影片的形式,過多考慮影片的聲音和畫麵如何結合、畫麵如何剪輯、哪種特效才能產生令受眾震撼的效果等,而忽略內容的表達。拍攝、剪輯技巧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但是內容才是核心,形式是對內容的輔助,過分的追求形式會讓整個影片看似宏偉,但卻內涵空洞。利用電影進行城市形象宣傳,就隻把城市的某個特色元素穿插在影片中,或以城市作為空間背景,沒有通過影片內容表現城市的精神麵貌,形式遠遠大於內容的表現。

(3)投入大,成本高。宣傳需要優質的媒介載體,所以運用各大媒介進行宣傳是各行各業的首選,但不斷攀升的廣告投放成本卻讓各大廣告主望而卻步。國家廣電總局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之後,一般地方電視台2010年廣告提價的幅度在30%左右。城市形象宣傳片前期拍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後期還需要持續投放到各大高價媒體進行播放,投入大、成本高,尤其是利用電影宣傳城市形象,影片拍攝對景區的汙染、破壞等問題急需後期的處理,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2、城市形象微電影的特點

(1)新穎、時尚的宣傳方式。城市形象微電影是以故事情節為內容,微電影為形式,新媒體為播放渠道的新興宣傳方式。微電影突破了常規模式,為城市形象宣傳開創了新的渠道。內容上,注重故事情節,運用情感因素達到宣傳效果。傳統的城市形象宣傳的播放渠道主要是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而微電影依附的是電腦、3G手機等網絡新媒體。在信息社會,互聯網擁有了在網上滯留時間遠遠超過傳統媒體的大量忠實用戶,極速發展的網絡視頻業務和微電影潮流為城市形象微電影傳播奠定了良好的注意力基礎。

(2)軟性化宣傳,注重內容。城市形象宣傳目的是讓受眾接收城市信息,硬性商業廣告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觀眾對此已產生戒備心理,而軟性宣傳卻可以借用情感因素突破人們的心理防線。微電影劇本的編纂是專門為宣傳城市形象而設定的,通過故事情節來打動觀眾,使受眾對城市的理解不僅僅局限於城市功能性價值,而是向豐富的想象和特定的意義延伸。城市形象微電影把人類共同的情感注入到城市中,讓觀眾在情感體驗中主動接受城市信息,為城市品牌傳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