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腐事件的微博輿論傳播特征分析(2 / 3)

這個時候,新線索的進入,事件重新引起注意。8月30日淩晨起,民間知名鑒表專家“花總丟了金箍棒”接連發布楊達才的其他5塊手表,並對新增的表估價超過20萬元。楊達才陷入誠信危機。

進入9月,隨著“保釣”事件的升級,陝西省紀委對楊達才的調查經過和調查結果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事件進行到這裏,線索已經斷裂,然而一些傳統媒體並沒有放棄對後續新聞事件的調查,9月15日,《錢江晚報》刊文《局長天天在正常上班》(A0013版),這則新聞被鳳凰網轉載後,點擊量高達33913人次,將原本已經平息的輿論再一次推向高潮。在輿論的壓力下,楊達才最終被撤職。

在“表哥”事件中,線索鏈條在微博中呈現其特有的連貫性,具體表現為:發現線索——線索密集——線索彎曲——線索斷裂——線索重接。在這樣的線索鏈條中,我們可以發現“反腐”這個公共議題,隻要沒有完整的調查結果,在微博中,網民都會隨時扔出線索,層層逼近,直到事情落幕。

3、社交平台的交互性

與BBS/論壇、博客等交互傳播相比,微博的準入門檻更低,自主性強,交互起來更便捷。“表哥”事件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分析微博的交互性。

第一,楊達才開通微博與網友對話。在楊達才的眾多戴表照片曝光之後,不少網友猜測其本人有貪汙腐敗的重大嫌疑。麵對日益升溫的輿論,網民的指責和質疑,不同於其他官員的沉默,楊達才做出了迅速的回應,29日晚21時至22時,他主動在新浪開通實名認證微博回答網友提問。在13次回複中,楊達才6次向網友道歉。楊達才因迅速的回應以及誠懇的答網民問贏得的網絡讚譽,曾一度獲得輿論的支持。

第二,傳統媒體與微博互動。“表哥”事件在網上曝光後,《錢江晚報》8月28日《車禍現場官員傻笑網友質問你笑啥》、《新民晚報》8月29日《車禍場中的笑有點冷血》、《法製日報》8月29日《微笑背後,最怕價值斷裂》均從微博、論壇等網絡平台挖掘新聞材料,在經過編輯整合後對此事予以報道和評論。此外,隨著“保釣”議題的升級,楊達才話題淡出公眾視線後,《錢江晚報》記者跟進調查,使得一度趨於平靜的輿論再次掀起高潮,如果不是微博輿論監督與傳統媒體積極發揮監督職能,“表哥”事件就無法回歸正常軌道,無法重新引起人們關注,案件真相顯然很難水落石出,相關責任人也不會受到問責處理。

第三,網友與相關政府部門的網上互動。楊達才的各種戴表照網上曝光後,8月30日21時30分,由陝西省委宣傳部主辦的西部網發布消息稱,陝西省紀委在這一事件發生後高度關注,已經安排人員進行調查。然而,政府部門沒有及時做出實際行動。直到網上呼聲愈演愈烈,要求紀檢部門進行徹底調查,公開楊達才的收入,9月21日,山西省紀委才在其官方網站秦風網發布楊達才因存在嚴重違紀問題被撤職的消息。

三、對微博反腐社會功能的反思

微博反腐有其正麵功能,表現在:

1、監督主體大眾化

微博的互動性和開放性決定微博在傳播和分享信息的同時,也提供給公眾一個自主發言的平台,群眾反腐積極性提高,政府的及時反應增強了群眾的反腐積極性。

2、微博反腐威懾力強

官員腐敗事件經微博曝光,由此微博的裂變效果帶來消息的迅速傳播,網民開始就該事件進行討論,從而一環扣一環,形成巨大的輿論場,使得腐敗事件及時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得到透明公開的處理。微博反腐的效應給官員心理帶來了強大的威懾力,不僅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而且促使官員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和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