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絡謠言的特征
1、不易被證偽
在網絡的世界裏,各種信息浩瀚如煙海,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網絡謠言便屬於偽裝性比較好的信息,其通常以新聞的麵孔出現,有些謠言因其所涉及到的信息超出大眾常規的知識儲備,大眾很容易被蒙蔽而無法識破謠言,也就是說,網絡謠言不易被證偽。比如《牙膏管底顏色代表成分?實用於封裝時定位識別》,這則報道中的謠言宣稱牙膏管尾是綠色代表純天然,藍色代表天然加藥物,紅色代表天然加化學成分,黑色代表純化學。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種看似科學的說法著實讓不少人吃驚,關於牙膏的知識大眾知之甚少,這則謠言又超出了基本的認知範疇,拿牙膏去做檢測的做法也不實際,所以也就很難被證偽。
2、滋生於熱點話題中
“謠言極可能在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裏滋生。”⑥一段時間內某個話題越熱,被人們關注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滋生網絡謠言。雅安地震之後,因其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比較嚴重,所以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謠言終結者”共搜集了與雅安地震相關的網絡謠言有12條,或許這也隻是謠言的冰山一角,從地震預測到救災現場、救災人員、救災物資幾乎都有相關的謠言傳出,《198名俄羅斯救援人員赴災區?沒這事兒》、《網傳多張雅安地震現場圖》中用來說事所引用圖片其實是記錄2008年汶川地震時的圖片,《一條搜救犬反複被“犧牲”》中一條充滿“正能量”的搜救犬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中反複出現,每次都光榮“犧牲”後又“複活”,人們希望在災難中出現奇跡,這樣的謠言傳的次數多了也就味同嚼蠟了。
3、網絡謠言的反複性
在網絡中,有不少謠言總是過一段便改頭換麵,以新瓶裝舊酒的姿態重出江湖,屢辟不止,一方麵說明該謠言所涉及的事件、事情對大眾確有重要性或吸引力,才引得造謠之人前赴後繼地對其進行包裝、傳播,另一方麵也說明“終結”謠言任重而道遠。如《網傳我國發行新人民幣並增大麵值,央行否認》,關於央行發行大麵值人民幣的謠言2009年就開始在網絡上盛傳了;《網傳北京三中學生謝露失蹤消息純屬謠言》中的“謝露”在多地的三中失蹤多次,如北京、南昌、嘉興等,在多則尋人貼中所留的聯係方式都是同一個手機號碼,關鍵是多地媒體都曾發過辟謠報道,網絡謠言的反複性由此可見一斑。
4、網絡謠言容易煽動大眾的恐慌、焦慮、不滿等情緒
在風險社會裏,社會各群體間的利益衝突、糾葛相對比較集中,社會矛盾也突出,如醫患之間、官民之間、貧富之間經常會爆出一些負麵的新聞,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的問題也頻頻出現,網絡謠言也就很容易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滋生、傳播,加上對網絡謠言澄清的滯後,這樣的謠言極容易煽動與網絡謠言所涉及到的事情有直接或間接利益相關的人們的情緒繼而引發大眾不理智的行為。如《景德鎮新華醫院借剖腹產取女性腎髒》,近幾年關於割腎的謠言有不少版本,這從某種層麵反映了現實中器官買賣的猖獗,在這則謠言中,割腎事件的背景設置在醫院,在醫患矛盾本就緊張的當下,將醫院與“割腎”這樣的敏感詞彙聯接在一起,對於造謠者來說無疑是最佳的噱頭,對於醫患關係來說這樣的謠言無異於火上澆油。
5、網絡謠言的傳播形式多樣
網絡謠言不同於傳統謠言的一個方麵便是在網絡上謠言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相比於人與人之間的口頭傳播,網絡謠言還以將移花接木的圖片與文字結合的形式出現,或者以視頻的樣態進行傳播。如《賣光盤婦女被城管逼到河中昏死?胡扯!》中的配圖實為2011年的一條新聞中的配圖,原新聞講的是一女子為躲劫匪跳入河中後城管隊員將其救起的事情,在這則謠言中原配圖被抽離出來,配上了造謠者編造出來的文字,於是事情便麵目全非。在《“偷渡的朝鮮妹妹”野人一般生存》裏所配視頻竟是拍廣告時的一些片段,被演繹之後儼然成為一則足以蒙蔽許多人的“貨真價實”的謠言,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三、網絡謠言的證偽
1、辟謠方式
針對滿天飛的網絡謠言,涉事方或者權威管理部門、媒體、辟謠組織展開辟謠活動,辟謠方式有自證、他證。
(1)自證。自證就是網絡謠言涉及到的人物、單位、組織通過一定渠道、方式來自我澄清謠言,屬於危機管理與應對的一種方式。如《微信官方辟謠:對用戶收費屬無稽之談》,麵對要收費的謠言,微信團隊通過微信向用戶發布一則“溫馨提醒”,表示收費之事純屬造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