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他證。他證,即除當事方以外的權威部門、權威人士、媒體等進行的辟謠活動,以第三方的姿態介入。針對涉及公共安全、衛生等公共問題的謠言時,他證的辟謠方式居多。如《網傳蘭州牛肉麵加蓬灰致癌報告稱可放心食用》,蘭州官方為了製止謠言的傳播,將蓬灰、拉麵劑等食品添加劑送到甘肅省質檢部門進行檢驗,檢測結果均為合格,由此向公眾證明謠言的不合理。
他證的辟謠方式中比較特殊的是在社會輿論監督與引導中起重要作用的媒體應對謠言時的辟謠方式,媒體通過多方求證,直擊不同信源來還原事實真相,撩開謠言的麵紗。如《倒輸提款機密碼可報警?這個功能真沒有》,記者通過向中國最大ATM機生產商廣電運通、銀行、警方三方求證,證實ATM機並沒有網上所傳的這項功能,從而粉碎了這條網絡謠言。
2、辟謠報道的傳播方式
個人、單位、組織、權威部門、媒體在辟謠時通過微博、微信、官方網站、新聞發布會、新聞媒體等多種渠道運用發表聲明、言語駁斥、調查報道等形式來辟謠。自我澄清時話語簡短,言辭較為激烈,如《郭美美否認身亡傳聞:造謠者斃》。而以“他證”方式辟謠時,辟謠方式是對網絡謠言的疑點各個擊破,說服力相對較強,特別是以調查性報道方式呈現的辟謠報道,對網絡謠言的傳播進行全麵的分析,如《南京一鹿場長假每天有人排隊喝鹿血》,這一則源自《南京晨報》的假新聞,之後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短時間內引來上百萬的點擊量,央視記者深入走訪調查之後發現其實為憑空捏造的假新聞。
四、辟謠平台之反思
在人人都能發聲的網絡時代想要躲過謠言幾乎是不可能的,門戶網站、論壇、聊天軟件裏謠言的身影隨處可見。都知道網絡謠言百害而無一利,那整治網絡謠言也就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了,重要的是專門辟謠的各種平台能否完成使命。
卡普費雷在《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中指出:“所有的辟謠運動其實都有兩種交流,一是使那些未聽說過謠言的人知道了謠言,二是試圖影響那些已經知道謠言的人。”⑦網絡謠言在傳播過程中與真相的地位是平等的,對於受眾來講二者均屬於信息,謠言通過辟謠活動有可能還會傳播得更廣,這樣一來真相在與不易證偽的網絡謠言的抗衡中,似乎並不具有什麼優勢。按照凱斯·R.桑斯坦的觀點“對錯誤觀點的糾正反而會強化我們對錯誤觀點的堅持”來看,事情好像變得更糟糕了,難道麵對網絡謠言隻能束手無策地讓其在“觀點的自由市場”中散播?
謠言包括網絡謠言本身包含著煽動與破壞性的因素,避免其對社會秩序產生衝擊而進行辟謠是一種未雨綢繆的做法,在真假難辨的信息海洋中單純依靠大眾的媒介素養來去偽存真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雖然已經“數字化生存”了,但大眾的媒介素養整體來說還是不高,這就需要官方、權威部門、媒體來配合。2013年8月1日,由百度、搜狐、新浪微博、網易、搜狗、千龍6家網站共同發起的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正式上線,辟謠從單獨行動向聯合作戰跨越,要使這些辟謠平台真正完成辟謠的使命,重要前提是政府部門、權威機構對信息的及時發布、反饋,麵對網絡謠言要及時梳理而不是回避,以此來逐漸重建社會信任,辟謠平台不僅要集中力量粉碎網絡謠言,更要發動公眾進行舉報,逐步提高公眾辨識網絡謠言的能力。
結語
謠言的傳播是涉及社會心理學、政治學、傳播學的一個複雜的傳播現象,網絡謠言則更強化了這種複雜性,幾經辟謠之後網絡謠言屢屢卷土重來,移花接木的圖片謠言對大眾的迷惑性更大,所以對網絡謠言的辟謠也就更加不易。“自證”從方式上說更加直接,但因為與謠言所涉及的事件或問題有直接的利益關係,又使得說服力弱,“他證”的辟謠方式也有可信度不夠的顧慮,媒體的調查求證雖然有全麵、深度的優勢,但也有周期長的劣勢。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應該是建立在具有充分社會信任基礎上的多方聯動中,及時應對網絡謠言,疏通信息不暢通道,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或許沒有哪個社會能真正地辟除謠言,重要的是了解滋生謠言的社會,這樣也就真正能夠理解謠言從而有效把握治理謠言之道了。□
參考文獻
①喻思孌,《七成新增網民手機上網》[N],《人民日報》,2013-7-18
②奧爾波特:《謠言心理學》[M].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2
③④⑦卡普費雷:《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15、252
⑤劉建明:《輿論傳播》[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⑥維舟,《謠言研究回顧》[J]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傳播學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