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的視覺語言建構方式及影響
傳媒e時代
作者:張玉臂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微博這種新興的傳播媒介,能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形式向我們傳遞信息,對社會新秩序的建構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表哥”事件為例,從傳統單一的文字語言建構的特點對比、微博的傳播特性、輿論監督與社會影響三個方麵分析闡述新媒體時代微博圖片在構建社會新秩序方麵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微博視覺語言輿論監督
一、新媒體時代視覺語言建構的特點
1、形象化地講述新聞
圖片是傳遞新聞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文字語言不可替代的作用,視覺語言直觀明了的感染力和衝擊力以及目擊效應對受眾的影響是文字語言無法做到的。“照片中不同深淺的色塊構成了攝影視覺語言的基本單位,這些基本的語言單位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起來,就構成了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性的、蘊含一定內涵的完整的攝影畫麵。”①而這些攝影畫麵,告別了繁瑣的長篇文字說明,圖片闡述新聞比傳統文字更具形象性、真實性,更具說服力。“微笑局長”這張圖片闡述出超出圖片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張圖片中看上去是一個人在微笑,背後是車禍現場,看似平常的圖片,卻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這張圖片被發在微博上,有網友“人肉搜索”出來的照片顯示,災難現場的“微笑哥”楊達才在五個不同場合帶著五款不同的“名表”,保守估價在20萬元左右,“微笑哥”的稱號開始了向“表哥”的轉換。短時間內,在搜索引擎中以“楊達才”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超過5萬之多。“表哥”戴的手表與語言所描述的新聞事件本身無關。但是由於視覺元素的作用,賦予了圖片豐富的新聞價值。通過視覺作用,圖片形象化地講述著新聞。
2、符號化的視覺語言
視覺語言作為一種符號,在信息的傳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傳統的文字語言相比,它擺脫了文字本身的很多局限性,如卡西爾所說:“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於代表性的特征,並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有賴於這種條件。”②通過一些媒介的傳播,視覺符號已形成一種新的體係,與文字語言一同構成人類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視覺語言已經脫離文字語言在民族、文化、國界上的束縛,以一種大眾化的視角傳遞著更直觀而真實的畫麵。所反映的視覺現象、所構成的符號化的視覺體係、所傳遞出來的視覺信息是傳統文字無法表達的。“它建構了除視覺形式與情感功能外的組合型多元結構關係及其意義修辭的語法功能,使圖像產生超越形式審美的深刻的文化與社會意義。”③“表哥”事件由幾張圖片所引發,通過視覺符號,把受眾的視角集中在了楊達才的手表上,甚至皮帶、眼鏡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車禍發生的第二天,8月27日18時12分,“第五大道奢侈品網首席運營官孫多菲在其微博中稱:‘我已經向表行業內專家請教,第一張:6.5萬元左右的蠔式恒動係列勞力士;第二張:3.4萬元至3.5萬元之間的歐米茄;第三張:江詩丹頓18K玫瑰金表殼,而且是機械的,市場估計在20萬元至40萬元;第四張:歐米諾,價格也就3萬多元到4萬元,第五張:雷達全陶瓷,市價估計三萬元。’”④這條微博被轉發了14352次,引發評論5357條。這種由於視覺符號傳播引發的社會現象是文字無法替代的。
二、視覺語言建構下微博的傳播特性
1、微博圖片的議程設置
楊達才“微笑”的照片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影響,不但因為其微笑與事故現場相背,而且該現象與受眾所關心的議題有關,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該事件的議程始終掌握在網友的手中,而傳統媒體則掌握著議程的發展方向,並努力將媒體的議程轉化成公眾的議程,但是“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隻有和廣大公眾切實利害、自主興趣相吻合,才能轉化為公眾議程,並將這種轉化的必然性稱作議程設置的關聯效應。”⑤在“表哥”事件中,微笑照片和多表的意義是通過網友的思考醞釀而成的,圖片的意義具有可塑性,可是網友掌握著對圖片的解釋權,受眾強大的輿論和有力的議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公眾議程開始轉換成媒介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