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形勢下報業集團主報的發展
報刊經緯
作者:吳麗娜 竇鈺萱
【摘要】本文以《廣州日報》為例,分析了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黨報如何在肩負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同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並保持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黨報報業集團《廣州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報業經曆了一係列改革。尤其是自1996年《廣州日報》組建報業集團以來,報業走上了集團化、產業化的道路。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各級黨報集團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並且其發展都存在著共同的特點,即集團中的主報采取事業製的運營體製,而子報(包括子刊和網站等新媒體)則采取的是企業化的管理體製,以報道生活、反映民眾心聲、提供信息、實行輿論監督為主,主要肩負整個集團的創收工作,實現集團的經濟效益。
但是,在實踐中一些報業集團麵臨著嚴峻的形勢,集團內部大而不強,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為追求經濟效益,將主要精力放在子報的發展上,忽視了作為核心的主報的發展。因此主報發行量下滑、社會影響力減弱,違背了最初通過建立報業集團做強黨報的宗旨。
黨報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因此在受眾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但這種地位不是通過市場競爭確立的,而是體製賦予的,所以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方麵,大部分集團的黨報還存在很大差距。黨報的內容一般是工作性、政策性極強的內容,而人們想要獲得信息、了解觀點的時候往往不會選擇黨報,加之黨報的發行渠道多為黨政機關的公費訂閱,這就把受眾隻局限在了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上。此外,由於集團其他子報的“補貼”、公費訂閱等優勢,黨報基本沒有生存威脅,所以辦報缺乏活力。因此,一向被視為主流的集團主報,在新形勢下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而一些優秀的報業集團堅持把做大做強主報作為集團發展的主要任務。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社長戴玉慶指出:“報業集團要有競爭力,作為集團基礎的黨報就必須要有競爭力。黨報的影響力必須通過讀者的有效閱讀得以實現,黨報如果沒有讀者,輿論導向再正確,也發揮不了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的作用。”①目前,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擁有1份主報,15份係列報、5份雜誌、一家出版社和兩個網站。2003年8月12日和2005年3月1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先後與星島日報集團和明報集團合作,推出了《廣州日報·大洋洲專版》和《廣州日報·北美專版》,成為了華南地區最具品牌傳播力的媒體。而主報《廣州日報》的日均發行量高達185萬份,是華南地區發行量第一、訂閱量第一、零售量第一和傳閱率第一的報紙。
由此可見,做好主報的發行至關重要,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成功的報業集團之一,主報的貢獻功不可沒。總結《廣州日報》的發展經驗,報業集團中主報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把握正確方向,更新報道理念,做好輿論引導
從1996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成立以來,《廣州日報》始終把握正確的方向,先進的報道理念,積極主動占領市場。
新時期,黨報不能隻強調時政新聞,應該在做好主流新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增加其他方麵的信息。所以,新聞工作者必須轉變報道理念與方式,講究宣傳的藝術,要結合群眾需求,對政策形勢進行及時、準確、生動的解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然而很多時候,政府一出台政策,報紙就馬上找材料來印證,這種傳播方式往往給人不真實之感。因此,黨報亟需從組織報道者逐步轉變為大眾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