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女媧神話看親情劇中女性的審美心理(2 / 3)

有人將親情劇稱作“平民的傳記”,它用樸實的風格、舒緩的節奏來表現普通百姓的人生、日常的體驗、日常的歡樂和痛苦,體現了一種平民化的創作態度,一種充滿關懷的人文意識。

(2)傳統道德觀念的宣揚——反映倫理美和親情美。從親情電視劇不難看出,每一部電視劇中的主人公都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不同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異於常人的困難,但是不管困難多大,主人公都是以隱忍的態度、寬容的心理、堅強的行為化解。倫理和親情的滲透和貫穿使親情劇有了生命和靈魂,從而形成一種潛在的召喚結構,使中國觀眾得到愉悅的審美滿足。

(3)平民生活中的理想人物——形象的符號化。《大姐》的片名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就是一個外延上的象征代碼,具有特殊的符號意義,又負載著弟妹的責任,是中國千萬個大姐樸實、寬容、忍讓等等高尚品質的代言人。當親情劇中的人物品質得到廣泛傳播時,人們往往會越來越傾向於接受他們,從而形成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價值觀。

(4)苦難敘事——情節的類型化。親情劇中的主人公無一不是遭遇痛苦的經曆,這種經曆又是尋常很難遇到的事情,用過多的苦難敘事模式去描述非正常家庭。苦難敘述作為大眾文本的類型化特征的確吸引了收視群體,但卻是一種聽命於市場而采用的一種營銷手段,這種千篇一律的方式應該得到改正。

2、親情電視劇的主導受眾——女性

在許多社區中,個人看電視最常見的情境就是家庭⑤。而在家庭成員中包括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性別的差異造成女性偏好虛構的節目、愛情劇,關注當地新聞勝過關心國家大事,男性則偏好時事節目、體育節目、現實主義的劇目⑥。

親情劇作為電視劇比較熱門的題材,加上它本身具有溫馨、細膩的感情,符合女性對於感情生活的期待,再加上女性也較容易被親情劇中的情節所吸引,所以她們是親情電視劇的主要受眾。

3、親情電視劇中的四種“母性”

親情電視劇一直是熱播電視劇門類中的主流題材,現以《母親》、《妻子》、《婆婆》和《大姐》這四部親情劇為例,它們基本概括了當代女性的角色與作用,體現了她們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

《婆婆》是一部關乎家庭倫理的親情電視劇。講述婆媳關係,故事延伸向中國轉型時期社會多種階層的生存狀態。婆婆處在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的支柱地位,在實際家庭關係中,是忍辱負重的幫助家裏每一位成員的角色。婆婆這一家庭女性親情符號,在處理兩重婆媳關係中,完成了對“符號”溫暖家人,感化家人,無私無我的所知意義⑦。從觀眾的闡述中,能讀出的關鍵詞是:完美婆婆、溫馨親情,將婆婆這一角色帶給大家的審美效果體現得淋漓盡致。

《母親》的故事結構:一個母親和4個孩子堅強生活的故事。當然,不幸、災禍、複仇、戀愛、不成功的愛情、嫉妒、莽撞等一係列境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這部劇所要表達的感情是純粹的母愛,是母親對子女延綿不絕的愛意,劇中的母親聰明、能幹、厲害、堅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這也是無數母親特質的代名詞,符合大家對“母親”這樣的女性的審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