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對於神態美的運用,最直接的例子就少兒節目主持人。不難發現,明亮有神的雙眸是優秀的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共性特征,眼神中充滿好奇和歡樂的童真童趣,拉近了與小朋友們之間的距離,加之其誇張的肢體動作,消除了主持人和受眾因年齡上的差距而造成的傳播阻礙。當然,由於少兒節目的特殊性,主持人神態美的應用相較於其他節目而言更加誇張和豐富。而在新聞類節目中,主持人神態美的把握,應當追求“入而不陷,淡而不離”的感受,無論是表情還是肢體動作,做好對口語表達的補充即可,絕不能喧賓奪主。
需要明確的是,神態美雖能夠為主持增光添彩,但其應用要根據節目類型和定位不同因地製宜,不可濫用。如果說端莊大方的長相是主持人外在形式的美麗外衣,那麼“神態美”就是這件外衣上鑲嵌的寶石,使其熠熠生輝。然而寶石雖美,不可多貪,否則會給人以多餘、不適、庸俗之感。要銘記,恰到好處的美,才是真的美。
二、美在規範
視覺美和聽覺美是主持人形式美的“左膀右臂”。因此,有聲語言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重要傳播工具,其語音麵貌帶給觀眾聽覺上的美感,是主持人形式美中的另一重要因素。那麼有聲語言外在形式的審美性從何而來呢?首當其衝的就是規範。因為規範是創造美的基礎。
在電視傳播過程中,為了確保信息傳播的暢通,打破交流的阻礙,語言的規範性是主持人必須遵循的標準。如果語言的規範化和清晰度都達不到相應的水準,會嚴重的影響受眾對於信息的認知。“就像一本好書,拿到手的若是盜版,字跡模糊不清,錯別字連篇,一路讀下去會遇到無數的障礙,哪裏還有好心情去讀,必然嚴重影響傳播效果。”⑤因此,有聲語言表達的規範性,首先就體現在其語音、語法要符合普通話的規範,隻有如此,主持人的有聲語言才能具有審美性。其次,“字正”還要“腔圓”,吐字清新,聲音圓潤悅耳也是主持人營造有聲語言美感的重要元素。雖不要求達到餘音繞梁不絕於耳的境界,但求能帶給觀眾以聽覺上“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感享受。
三、美在韻律
“構成形式美的物質材料,必須按照一定的組合規律組織起來,才會具有一定的審美特性”。⑥聲音是物質的自然屬性之一,它按照一定邏輯進行組合排列,並用以傳達一定的情思,才能產生優美動人的韻律。主持人有聲語言的韻律美,張頌老師把它總結為“音韻鏗鏘、擲地有聲,剛柔並濟、酣暢淋漓,平仄間隔、抑揚交錯,緩疾有節、強弱互補,明暗相映、濃淡並比。顯示出悠長的韻味與悅耳的愉悅。”⑦韻律美是有聲語言最能夠帶給人強烈美感的外在形式,想要創造這種韻律美,就要在感情的對象化中找依據。如《禮記·樂者》中所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者,其聲噍以沙;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有聲語言表達也是如此,要先感知於物,再動之以情,最後發之以聲,要將內在情感與外在聲音形式相結合,才能使有聲語言富於韻律美。
結語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以及語音麵貌,是構成主持人形式美的重要因素,隻有將這兩者準確的把握和合理運用,才能夠形成頗具吸引力的主持人形象,使受眾產生對主持人本身的審美觀照,進而產生對節目的關注和喜愛,即為形式美過度到內容美打下堅實的基礎,由表及裏,在無形中加強節目傳播效果,提升節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當建立審美理想,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加強自身對美的理解和創造能力。□
【本文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東盟華語有聲語言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項目號:桂教思政[2012]47號】
參考文獻
①②⑥劉書成、夏之放、樓昔勇等:《美學的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6、65、72
③姚鶴鳴:《傳播學導論》[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22
④⑦張頌:《播音主持藝術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67、24
⑤吳鬱:《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53
(作者: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2012級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