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電視新聞時評節目的價值導向
聲屏世界
作者:李又安
【摘要】電視新聞時評節目據事說理,既能傳播特定的新聞事件,同時也能對其進行深度解讀,是“事、理、情”三要素的綜合體。因此,一方麵電視新聞時評節目作為一種電視節目樣式,具有鮮明的風格特征,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由此提升媒體價值;另一方麵,它也具有社會監督與輿論引導能力。基於此,我國的電視新聞時評節目必須有效處理好媒體、公眾、政府、社會、新聞主體之間的多維關係,才能發揮自身的功能。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時評價值導向
電視新聞時評,又稱為時事評論,是電視新聞工作者對剛剛發生或者是發現的新聞事實、現象、問題,在第一時間表達自己思想、觀點和認識的一種論說節目形式。其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打破傳統電視新聞單純的播報方式,抓住民眾關心的焦點事件,破解群眾生活之難點,釋民惑、解民憂、達民意,由此來影響和引導民眾,使人們對特定新聞事件做出理性分析和正確認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在當前新媒體多樣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新聞源的共享程度日益提升,傳統意義上的獨家新聞已不多見,而獨到、深刻並且富有指導意義的思想、觀點、見解則成為諸多電視新聞節目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聞時評節目便成為各電視台吸引觀眾、提升媒體價值的拳頭產品。
一、電視新聞時評節目的多維價值導向
我國以電視為主導的大眾傳媒既具有明顯的官方背景,發揮著指導生活、公共教育、輿論引導的職能;同時也承擔著“自負盈虧”的發展責任,因此,當前的電視新聞時評節目必須有效處理好媒體、公眾、政府、社會、新聞主體之間的多維關係,才能發揮自身的功能。
1、注重新聞解讀的深度與獨特性,提高節目收視率
提高節目收視率或提升媒體價值是所有電視節目創辦、製作與傳播的初衷所在,是電視台經濟來源的重要保證。因此,當前的電視新聞時評節目核心的價值追求便是如何提升新聞解讀的深度與獨特性,塑造自身獨特的風格特征,一方麵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另一方麵提高電視媒體在公眾心目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由此實現電視時評節目的價值,提升電視頻道價值。正如華中科技大學趙振宇教授所說的:“在新聞報道特別是發布政策文件的過程中,重大國際交往和重大突發事件目前還保留著中央媒體和上一級媒體的權威性,一般媒體尤其是新媒體往往是無法替代的。但是,電視新聞時評節目作為思想、觀念、建議、方法的一種呈現出方式,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等級區分,誰的觀點最新最深,誰的意見對公眾最具啟發意義。這樣的媒體必然受到觀眾的親睞,在提升節目收視率的同時,也會提高媒體頻道的知名度與美譽度。”①電視媒體創辦電視時評節目的核心便是提高收視率,塑造媒體品牌。
2、構建公共話語平台,啟發民智,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
電視時評節目除了要注重提高收視率的價值導向之外,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啟發民智,滿足社會公眾信息需求的價值導向。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曾經說過:“公共話語平台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其原則是向所有公眾開放,或者是由站在公眾立場的意見領袖來分析、評價某一社會事件,從而在理性辯論、廣泛述評的基礎上,啟發民智,就普遍利益問題達成共識。”②電視時評節目具有這樣一個公共話語平台的功能,也即是由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包括專家、學者、主持人、社會公眾等,從不同的角度對某一社會事件發生的原因、造成的影響進行解讀,在相互辯論、相互啟發的基礎上,使廣大電視觀眾對問題本質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便是由不同專業背景、社會經曆的人共同參與的一檔時評類節目,對於特定問題能夠形成多樣化的觀點和建議,使觀眾對該問題有一個深入而全麵的認識。因此,在製作、評價電視時評節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它是否實現了公眾利益的價值導向。
3、構建良好輿論環境,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電視時評節目是以節目參與者思想、觀點、建議的表達為主要內容,能夠迅速、及時、直接、廣泛地反映、表達、激發人民群眾的意誌和願望,由此引導社會輿論的發展。尤其在當前社會突發事件不斷,而人們又急需了解事件真相和有效的應對措施的情況下,電視時評節目的輿論引導功能變得愈發重要。具體來說,電視時評節目構建良好輿論環境主要體現在:設置公眾議題,配合政府部門工作,發揮輿論導向功能;幹預社會生活,激濁揚清,引導公眾的道德輿論走向;針砭時弊,發揮社會監督的功能。
4、關注民生,解決民憂
近年來,我國部分電視時評新聞節目逐漸朝著民生新聞的方向發展,也即本著“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的創作思想,針對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件,通過新聞播報加上相關的評論,由此引起社會的關注,對相關部門產生輿論壓力,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這是由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報和新聞評論相結合所產生的一種新的電視新聞時評樣式,不僅具有鮮明的風格特征,而且由於相關話題貼近人們生活,甚至是涉及人們的切身利益,因此,能夠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成為一種重要的電視時評節目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