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信息量的角度看新聞標題的製作(3 / 3)

1、表“情”要豐富

標題中信息的輸出要借助於文字,自然就重重的打上了文學的烙印,具有了文學的特點。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學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段,在新聞標題中要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意蘊。例如蟄居的吳佩孚不願當漢奸,移居上海,《大公報》編輯製作了“吳子玉南下”的新聞題,主筆張季鸞先生則在標題上加上“翩然”二字,結果標題定為“吳子玉飄然南下”這增加的兩個字充分展示出對吳佩孚的讚揚之情,充分體現了情感信息。

讀者從標題中經常可以體會到新聞記者對新聞事實的關注、憤怒、譏諷等情感,這種標題可以喚起閱讀者的共鳴。例如《中國青年報》的一則新聞標題“別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還有獲得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反映香港回歸的新聞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新聞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經過新聞工作者的生花妙筆創作出的標題具有了濃厚的情感信息,其文學意味是顯而易見的。

2、語言要明了

新聞工作者在標題的語言上盡量要做到精,內容上盡量做到全。所以標題的語言要明白曉暢,容易理解。例如《北京晚報》在馬季先生辭世後,寫了一篇題為“數千市民淚別笑星馬季“粉絲”現場模仿秀”的新聞,語言直接明了,簡潔易懂,傳遞出人們對馬季先生的懷念。《環球時報》有一則新聞,標題為“阿富汗成了毒老大”,“恐怖大十字見鬼去吧!”,用口語化的方式傳遞了異國他鄉的生活現狀的新聞信息。但是語言的明了並不意味著一定要“俗”化,這隻是一種有利於群眾理解的表達方式而已。

3、手段要多樣

新聞標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可以利用豐富的文學手段來增加其信息含量,使其內容豐滿生動起來,可以富感情於其中,富褒貶於其中,富形象於其中。人們在閱讀新聞標題,獲得信息的同時,還帶來了心靈的悸動,得到了美的體驗。文學手段是豐富的,標題用來增加信息量的手段自然也是豐富的。

(1)修辭的運用。擬人、比喻、引用、對偶等修辭方法都可以用來增加標題中信息的數量。比如:

對偶:葛優越演越壞成殺妻凶手,海璐飄來飄去造超級恐怖

——《城市晚報》2005年4月12日

引用:待來年,重整舊山河

——《錢江晚報》2006年2月24日

(2)細節的形象運用。利用文學形象和刻畫人物的手法來增加信息含量。2005年5月5日《羊城晚報》報道宋楚瑜表妹期待表哥歸來的標題“表妹憶楚瑜童年趣事淚盈眶。”

(3)標點符號的運用。標點符號在標題中的應用,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對於增加信息量、擴展新聞內容具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8月8日《北京青年報》的一則新聞“國足主場1:1失利日本隊‘手’住冠軍杯(引題)”“累!手黑!點兒背!無言以對!(主題)”用了四個感歎號增加了內容信息和情感信息。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文學手法,複合式標題句式的變化等方式來提高標題的吸引力,增加信息量。□

參考文獻

①殷麗芳,《新聞標題新聞化初探》[J]. 《新聞導刊》,2002(3)

②馮印譜:《新聞標題製作100招》[M]. 南方報業出版社,2006

③蔣曉麗:《現代新聞傳媒標題藝術》[M].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鞍山師範學院新聞學專業副教授)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