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節目對電視發展的啟迪
聲屏世界
作者:胡芃原
【摘要】去年夏天,由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用符合電視規律的合理合情和富於創意的形式,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文化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就弘揚民族文化和謀求商業價值尋找到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漢字聽寫大會傳統文化創新
繼跳水、相親類娛樂節目之後,歌唱選秀類節目又紮堆出現,引進節目呈井噴狀態,當前電視節目存在比較嚴重的雷同化現象。電視頻道是有限資源、稀缺資源,提供什麼樣的節目應當綜合考慮,科學安排。但是當下電視已愈來愈成為“娛樂”的代名詞,電視娛樂化也暴露出一係列弊病——泛化、同質化、低俗化等現象招來“娛樂至死”的追問與批判,同時引起受眾、媒體、政府多方利益的衝突與糾葛。①如果各電視頻道都紮堆播出相同節目類型,必然擠壓了其他類型節目的空間。同時,娛樂節目雷同化現象嚴重,會造成熒屏單一乏味,觀眾審美疲勞。
而中央電視台、國家語委共同舉辦的大型電視活動——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吹來一股清新醒腦的文化風,一定程度上扼止了電視中傳統文化的頹勢,弘揚了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的魅力,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漢字聽寫”節目的創意為電視注入了新鮮血液,其經驗值得認真思考和總結。
一、創新節目內容,突出文化亮點
“漢字聽寫大會”的鮮明特色是知識性和文化性,當然也有一定的娛樂性。它集綜藝、知識、文化於一體,彙聚全國各地識字最多的青少年和文化名人於一堂,通過知識的交流、文化的碰撞,營造了一種文化普及的良好氛圍。
在“漢字聽寫比賽”中,看不到夢幻的燈光、華麗的舞台布置,更沒有各種明星來獻藝助陣,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成為節目的主角。比賽過程中的緊張氣氛,充滿懸念的戲劇性,精彩的成功和令人扼腕的失利,再加上學生們樸實、自然、真實的表現,同樣產生了愉悅大眾的娛樂功能。觀眾為選手吊著一顆心,捏著一把汗,在緊張專注中觀看選手比賽,從充滿激情的快樂中學會了新知識;電視人也實現了“寓知識於比賽”、“寓學習於娛樂”、“寓文化於節目”的初衷。由此看,獨特的文化元素是“漢字聽寫比賽”不同於其它娛樂節目的一大關鍵點。
二、改變陳舊觀念,文化節目也可以有高收視率
一旦節目高雅了,收視率就成了問題;反而是一些低俗的節目,收視率卻高得驚人,許多電視人都有這樣的認識。拿湖南衛視被批的選秀節目來說,雖然不斷有另類人物出現,節目中低俗成分不少,但收視率居高不下。這就使得中國電視圈出現了令人尷尬的現象:高雅者曲高和寡,低俗者趨之若鶩。套一句老話即:低俗是低俗者的通行證,高雅是高雅者的墓誌銘。
崔永元曾經說過:“收視率為萬惡之源!”。為了迎合一些人的低俗審美趣味,電視台不斷推出一些低俗節目,而這些低俗節目又培養了收視者的低俗趣味。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在收視率的“緊箍”魔咒下,電視台不敢輕易製作文化性較強、有精神內涵的高雅節目,例如以前央視的“音樂散文”,就在收視率的末位淘汰中香銷玉殞。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追求收視率固然重要,但培養億萬觀眾的健康心靈和審美趣味也是電視台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不僅是社會、國家、民族發展和文化建設的大局需要,也是電視台自身長遠發展的需要。電視台作為輿論高地,如果總是跟著大眾走,那麼,作為大眾媒體的社會責任就無法體現。觀眾的口味變化快,一味迎合觀眾,電視早晚會成為“雞肋”,最終還是會被觀眾無情拋棄。
創辦央視《百家講壇》這種科教類節目,是電視台培養高品位收視群的必要措施,而且這種高雅節目的收視率也非常高。也就是說,並不是低俗的才是觀眾喜歡的,其實觀眾對於高雅節目的需求也很高。這一點,在當下引發受眾高度關注的“漢字聽寫”節目中再一次得到例證。比賽為大眾感受漢字之美,激發熱愛母語的熱情,引發國人對漢字書寫危機的認識,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契機。“漢字聽寫”的成功充分證明,高雅的文化節目應該是電視台的首選,才是電視發展的正道。遺憾的是,目前真正能將高雅節目做到雅俗共賞的電視人相對還比較少。因此,我們在呼喚高雅電視節目的同時,也呼喚要著力培養電視人才,培養受眾的審美習慣。隻有這樣,電視節目才能從低俗和收視率的桎梏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