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視覺化表達方式與發展趨勢
業務探索
作者:張中雷
【摘要】大數據時代,紙媒出現了盲目追逐“雲時代”“大數據時代”“全媒體時代”而忽略自己一畝三分田的怪象。本文引入經濟學“注意力經濟”這一概念,從報紙的視覺化表達方式角度去挖掘報紙本身的注意力優勢,注入企業識別係統(CIS),建立獨特鮮明的報紙風格與形象,重塑報紙品牌。
【關鍵詞】報紙設計視覺表達注意力品牌
“雲”“大數據”“全媒體”已經成為本年度熱詞,受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人的熱捧,其所體現的商業價值逐漸成為業內人士爭相追捧的焦點。
麵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紙媒坐不住了,紛紛設立自己的全媒體。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報業賬號大規模出現,一大批APP在移動媒體應用商店上線,二維碼大行其道,儼然已提前進入雲時代。然而,報業在搶占這塊沃土的時候,卻忽略了自身。在這個移動互聯網占據大壁江山的時代,紙媒更應該關注自身的優勢,為報紙發展增強競爭力。
下文將試圖從報紙視覺化表達方式角度,結合西方主流大報的版麵設計概述報紙設計的趨勢以及帶給我們的幾點思考,希望這種趨勢是與眾不同的以及對國內紙媒有意義的。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報紙發展瓶頸與優勢
1、報業缺少自己的融合渠道
2013年11月,《人民日報》旗下即刻搜索的首頁僅剩新聞、網頁、圖片、地圖4項服務,且頁麵搜索結果直接跳轉至盤古搜索或無法顯示頁麵。《人民日報》刊頭也已去除“即刻搜索網址:”字樣,即刻搜索或將麵臨關停。
移動終端的升級帶來了生產革命,電信行業開始介入內容生產,渠道也越來越開放,平台日益多樣,熱衷報紙的讀者開始轉移平台,這種變化給報業帶來巨大衝擊。麵對這樣的競爭,報業缺少自己獨有的融合渠道。
2、報紙獨特的注意力優勢
戴爾菲神廟鐫刻的箴言中,最著名的一句是“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在眾多解救報業的靈丹妙藥中,報人忽略了報紙自身,一味地向新媒體伸出橄欖枝。縱觀近十年紙媒與新媒體融合之路,紙媒並沒有借力新媒體實現質的飛躍,反而逐漸失去自己的品牌。汽車和智能手機複蘇了毫無生氣的廣播,使廣播定位越來越明確,報紙也需要一種角色來幫助其複蘇,而這個角色就是報紙本身。我們需要注意:紙媒有巨大優勢,而且自身優勢的最大發揮將會給報業帶來希望。
報紙最重要的是“注意力”——足以提高發行量的特殊素質。最早提出“注意力經濟”的邁克爾·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指出,“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極大豐富甚至泛濫的社會,而互聯網的出現,加快了這一進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資源,相反是過剩的。而相對於過剩信息,隻有一種資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們的注意力。”①著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也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②
注意力可以使報紙的自身優勢最大化,這種注意力主要體現在報紙的視覺化表達方式上。
二、報紙的視覺化表達方式與發展趨勢
報紙怎麼設計,在很大程度上表現著整份報紙的風格,直接影響品牌影響力。
首屆中國傳媒變革與發展峰會暨2013中國報紙設計師年會於今年10月在揚州落幕,大賽評審組專家在對近3000件參賽作品認真評審後,提出“報紙視覺化表達方式是當今紙媒發展的一大趨勢”③。我們從刊登“倫敦奧運會開幕”(2012 Summer Olympics in London)、“英國王室喜添丁”(Britain's Royal Baby)、“美國政府關門”(Government Shutdown)三個不同時間發生的國際矚目的新聞事件的近百餘份著名報紙去分析報紙視覺化表達方式,挖掘出提高國內報紙設計美感的元素。歸納起來,報紙的視覺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頭版海報化趨向
香港成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香港成報網總裁陳進認為,頭版海報化設計,可以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這種處理可讓報紙既賣內容也賣設計,許多讀者可以沉浸在報紙設計的美感中,並且這類讀者未來會越來越多,而且非常固定、忠誠。
與報紙雜誌化完全不同,這種趨勢主要體現在封麵設計的運用上,借鑒海報或是雜誌的封麵化設計,而不是純粹的模仿雜誌。這種形式運用在諸如《泰晤士報》等嚴肅大報上是不可思議的,在國內也僅僅見諸於晚報、都市報等少數幾家報紙上。海報化設計能夠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但同時也要避免一味的模仿,以免陷入極端的同質化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