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政務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廣(2 / 3)

政府文件的語言嚴肅、正規,讀起來生硬,政務微博要打造品牌,應該從微博語言通俗化、趣味化著手,擺脫原有的語言體係和用語習慣,真正接地氣、有人情味、有趣味性。為人所熟悉的“@上海發布”就常常借用網友間流行的話語體發布各種有趣的信息,適當賣萌、撒嬌,也未嚐不是通過語言建立親民品牌政務微博的好辦法。

3、目標受眾——搭建微博問政品牌,密切網民互動關係

品牌傳播的信息接收者主要是品牌目標受眾,包括現有受眾及潛在受眾,隻有明確目標受眾群體的喜惡、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發揮品牌傳播的作用。

政務微博的最終價值是促進政務公開、解決民生問題。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在分析微博用戶的人口屬性發現,在19歲及以上的微博用戶中,19-40歲的微博用戶占用戶整體的82.14%,這其中,年富力強的青年人,即26-35歲的微博用戶就占據整體用戶的50.60% 。④和一般企業、明星的忠實粉絲隻關注促銷優惠、八卦緋聞不一樣,政務微博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公眾可以通過微博這一彙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渠道,直接與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進行對話交流。

然而當前,政務微博與民眾的互動頻率不高,互動不及時,這是當前政務微博的弊病。據統計,截止3月31日,經過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發博總數達到4295萬餘條,平均每個政務微博發布數約為608條;這些微博被新浪微博網友轉發及評論共計2.1億餘次,平均單條微博被轉發及評論約5次⑤。從轉發及評論行為可看出,麵對關心時政的網民,必須保證微博發布的頻率,利用評論、私信等互動方式積極回複網友提問,充分提升政務微博的親民形象。

去年以來,商務部、教育部等部委微博開始嚐試在微博上進行“微訪談”,與網民進行實時直接的問答交流。傳統的微博評論回複、私信問答有延時性等弊端,微訪談無疑是一種及時交流的問政新方式。去年7月初,江蘇政務微博群正式上線,嚐試在一個圈子裏集中發布政務信息、回複網友疑問,也為各網友間相互交流政務提供了方便。

4、傳播渠道——以微博為中心,打造全方位傳播體係

品牌傳播的渠道是指品牌信息從傳播主體傳遞到目標受眾過程中所選擇的媒介。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品牌的傳播渠道已不限於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也包括互聯網等新媒體,並且大多選擇多種媒介組合的形式。微博的興起打破了傳統傳播渠道的分配格局,為品牌傳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在通過新浪微博——門戶營銷研究中發現,微博+門戶雙平台整合營銷方式有助於彌補微博受眾相對小眾,年齡範圍略窄而造成的營銷不足,對於品牌認知度提升效果明顯。因此,政務微博在品牌塑造中應該以微博內容發布為中心,同時鏈接自身的官方網站,以詳盡、全麵的介紹彌補網絡時代碎片化帶來的不必要的誤解。目前,絕大多數政務微博所選擇的平台都是新浪,統計不同微博平台的用戶在互聯網微博用戶中的占比情況發現,新浪微博用戶約為 87.67%、騰訊微博用戶約為84.69%、網易微博用戶約為56.12%、搜狐微博用戶約為35.63%、鳳凰微博用戶約為13.61%,其它微博平台的用戶為18.37%⑥。為了加大政務微博品牌的綜合覆蓋麵和影響力,政府部門可以選擇在其他微博平台注冊微博,向不同微博平台的用戶進行品牌宣傳和植入,打造全方位的品牌傳播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