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險社會語境中政務微博發展路徑選擇(2 / 2)

2、危機發生期:及時告知,積極應對

危機是已經爆發的風險,在危機發生期,事件突發而網絡盲目傳播又導致其迅速演變,造成危機持續。傳統的政府部門往往認為危機爆發是不好的,總是習慣性地予以回避和否認。然而這種態度隻會讓謠言四起、小道消息的流行、產生非理性的推斷。在“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自媒體時代,政府的決策與行動都處於公眾監督之下,甚至還會對事件的發展進程產生放大作用,這對政府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在風險社會,麵對危機發生,隻有勇於承認風險的存在,坦誠的麵對風險,勇敢的應對,才能最終戰勝風險。

公眾置身危機當中,麵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或災難,往往束手無策,或驚慌、或恐懼,縈繞民眾的不滿情緒大幅上升,此時政務微博一方麵應集中力量在危機麵前及時告知、準確解讀,披露事件發生、進展的信息,成為網友與媒體獲得事件最新進展的重要消息來源,維護公民的知情權。譬如,2012年3月開始,我國多地首次發現H7N9禽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同時通過微博散布禽流感疫情虛假信息的也此起彼伏,引發了公眾的關注與擔憂。@上海發布、@首都健康等政務微博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禽流感疫情信息和防控動態,通報新增疑似和確診病例,同時組織專家回答網友提問。另一方麵,做好情緒撫慰,通過極具親和力和感染力方式,以情動人,從民眾的情感上進行溝通,撫慰引導受眾的情緒宣泄,解放仿徨於情緒旋渦中的受眾,做好社會協調與疏導,提高其社會活動效率。

3、危機消退期:引導輿論,總結經驗

雖然這一時期的危機逐漸消退,但政務微博不應有所懈怠,通過自身的平台引導受眾共同參與評論、反思,並進行適當的總結。危機其實是各種社會矛盾互相作用的結果,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難以完全規避的,它所帶來的後果是與人們的意願相違背的,所以為了避免同樣的危機再次發生,政務微博引導受眾全麵總結危機發生的經驗教訓是必要的。

頻頻引起媒體和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成為微博熱點,雖然此類信息屢見不鮮,但是每一次風波之後,政府微博需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多一份思考,做一些相繼的深度解讀,更好服務民眾信息需求。

三、政務微博變“風險”為“機遇”

產生於風險社會的政務微博,注定其發展是不易的,目前政務微博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在風險發生時,並沒有真正踐行政府風險管理的理念,甚至將自身暴露在風險之中,導致民眾的不信任。

“風險一方麵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了我們所麵對的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另一方麵,又使我們的注意轉向這些風險所伴行的各種機會,風險不隻是某種需要進行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減少的負麵現象,它同時也是從傳統和自然中脫離出來的,一個社會中充滿活力的規則。”③風險具有雙重性,風險本身也往往帶來機遇。政務微博雖然麵對著各種風險,但是它同樣可以發揮能動性,強化信息傳播高效、反饋互動及時的傳播特性,真正實踐政府風險管理的理念,將風險化作自我發展的機遇,成為政府形象構建便利條件,修複並重新塑造政府形象。政務微博作為新時期、新形勢下一種新的便民舉措,在政府和民眾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促進官民互動、化解社會矛盾、公開政務信息方麵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①陳寧,《2013年上半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R].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3

②武術傑、李昭昊,《風險社會中政府的媒體管理和形象管理》[J].《前沿》,2004(1):157

③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緒論》[M].上海三聯書店,2000:48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