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聞執政願景下政務微博的功能與使用路徑分析(3 / 3)

1、頻度:常態化使用與“第一時間”原則

政務微博的使用頻度包括兩個層麵的要求:一是日常的政務微博更新次數;二是應對突發事件和網民問政的回應速度。政務微博作為新聞執政的有效手段,應納入到政府的常態化管理中,將政務微博同政務門戶網站納入統一管理體係。傳播學理論表明,受眾對於媒體的粘性與媒體的信息量、信息更新頻度成正比。第二方麵,對於突發事件的微博應對,堅持“第一時間”原則。2011年,南京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對於災害性、突發性事件,要在事件發生後的1小時之內或獲得信息的第一時間進行微博發布。銀川市政務微博“問政銀川”也提出了“工作時間1小時內、節假日休息8小時內回複”的要求。

2、語言:塑造意見領袖身份

語言的使用是與使用者自身的身份設定聯係在一起的。如果政務微博使用者的身份設定是高高在上的官員,那麼微博語言就會是“官話、套話”;如果政務微博片麵強調迎合民意,全部采用淘寶體、元芳體等網絡語言,又有輕浮、不負責任之嫌。我們認為,政務微博應成為溝通政府和民意間的意見領袖,政務微博發出的聲音是作為公共管理機構和代表公眾利益的聲音,具有權威性和責任感,為民眾解惑政策、反映問題、溝通情緒提供幫助。清晰、平實、有人情味應是微博語言使用的要求。

3、功能:實現信息溝通、信息監測和信息處理的功能

信息管理是政務微博參與政治管理和服務的主要職能。具體而言,政務微博應實現信息溝通、信息監測和信息處理三項功能。信息溝通,是通過與民眾圍繞政務進行交流互動,疏通民意、了解輿論;信息監測,是對社會輿情的長效關注,並通過民眾的輿論監督,形成對於執政環境的清晰判斷;信息處理,對於社會反映的問題及時跟進與應對,實現輿論引導和謠言治理的信息處理功能。

4、管理:落實政務微博的效果評估

2009年,英國政府發布了《政府部門Twitter使用指南》;2011年6月,南京也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意見》加強政務微博的管理。政務微博的使用若成為政府行政行為的一部分,就必須向其他行政行為一樣納入到製度化的管理體係當中。將政府的微博使用從自發轉向自覺、從個人行為轉向製度推動、從關注微博發布信息的形式到注重新聞執政的內容與結果,就需要政府加強對於政務微博的製度化管理,建立政務微博的效果評估體係。將政務微博的使用真正落實到效果上,政務微博就能夠成為我國各級政府提升新聞執政水平的有效工具。□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13年媒介素養專項課題“新聞執政力建設願景下國家公務人員媒介素養的現狀考察與教育導向研究—以政務微博的視角(2013ZGXH0010)”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①《微博用戶數3.09億 65.6%用戶用手機終端訪問》

②張成福、謝一帆,《風險社會及其有效治理的戰略》[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5)

③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2012

④《政務微博80%既聾又盲自言自語漸為網友所詬病》[N].《黑龍江晨報》,2011-11-21

(作者:陝西科技大學外國語與傳播學院講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