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博問政成為新的民意表達渠道
微博問政是網民對突發事件、危機事件和官員執政效能和廉政程度的問責,輿論監督是微博問政的顯著特征。微博問政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於公權力的約束和監督,更在於對於社會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民主參政意識的提升。社會公眾的民主參政意識和輿論監督意識越強,社會的政治民主化和執政的程序性水平就越高。
二、政務微博對於優化執政環境的價值
環境的變化要求政府的執政能力與時俱進。政務微博作為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通過新媒體手段進行信息傳遞、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手段,是政府提升新聞執政力的有益嚐試。政務微博作為新的執政手段,對於優化執政環境具有重要價值。
1、政務微博開通了新的政務信息傳播的通道
政務信息的及時公開傳播是現代政府執政穩定性的核心要素之一。政務信息對於政策的傳達和執行、民意的聚攏和口碑傳播、政府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作用。政務微博出現之前,政府權威信息的傳播平台是政府部門召開的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和新聞發言人體係。政務微博的信息傳播模式相較於前者,首先是信息傳播速度快;其次是將結論式的信息公告轉變為動態化的信息流動體係,更利於受眾了解事件的進程;第三是改變了單向的傳播結構,提升了信息傳播的互動性。
2、政務微博擢升了媒體在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介質性地位,打破了“官—民”二元話語結構
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政務信息的下行傳遞和民眾意願的上行傳播是兩條獨立的信息通道,而政務微博的開辦提供了一個話語平等交流的平台,成為政府和公眾之間信息交流和平等對話的介質,打破“官—民”二元話語結構。而且,微博的社交媒體屬性給予了民眾與政府官員虛擬社交的機會,這在現實生活當中很難實現。虛擬社交對於政府和政府官員的形象塑造也有重要價值。
3、政務微博降低了政府處理突發危機事件的時間成本,有助於危機和矛盾的解決
1986 年,德國學者烏爾裏希·貝克提出“風險社會”概念,指出在工業化、市場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社會將存在於風險之下。而突發危機事件正是構成風險的誘因之一,突發事件的處理已成為現代政府應對風險的重要課題。學者提出,“風險社會的有效治理,必須建立在準確、全麵、適時的信息基礎之上。”“事實證明,公開透明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消除恐慌、穩定情緒、贏得信任、達成共識,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②政務微博的價值,在於感知社會危機的速度快,政府應對危機的態度傳遞快,與謠言賽跑的速度快。這就為政府贏得了時間和公眾的信任,為解決突發危機事件提供了機會。
三、合理有效利用政務微博,提升新聞執政力的路徑
從2011年開始,政務微博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體現了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對於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執政的重視。根據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騰訊、人民網和新華網認證的政務微博為50561個,其中黨政機構微博32358個,黨政幹部微博18203個,並不斷呈現新增趨勢。③2012年,政務微博已經全麵覆蓋全國34個省市行政區,地域分布規模擴大。與2011年政務微博集中在省市層相比,政務微博結構更趨合理。
量的提升之後是質的考量。數據表明,我國多數政務微博的使用不盡人意。媒體曾以《政務微博80%既聾又盲自言自語漸為網友所詬病》為題,報道政務微博在更新頻度、語言使用、功能設計、管理體係等方麵存在問題。④合理有效使用政務微博是其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