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博的力量(2 / 2)

諸多的微博反腐門事件讓我們看到了網絡賦予公民的權力,這是一種信息權力,是網民們通過觀點發布、消息傳遞、時事評論等行為在交流溝通中展現的權力。網民們熱衷於使用這種權力揭露腐敗,一是因為它的匿名性,增強了人們揭露腐敗的膽量,減少了人們的顧忌;二是因為信息不可刪除性,保持了言路的暢通,任何發布在微博上的信息瞬間就被轉發複製無數,即便刪帖,也無法清除幹淨,它不僅能夠影響橫向的社會成員,還能直接影響社會上層,顛覆了傳統媒介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形成了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意見表達的力量。

正是因為認識到了網絡的便捷性和廣闊性,很多政府部門與領導高度重視網絡交流,紛紛開通了政務微博,同網友熱情對話,實行網絡問政,在中國引領了一場網絡親民、網絡執政的新潮。

此外,根據新浪微博統計,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降罕見的大暴雨,當時關於北京暴雨的微博討論量超過880萬條,不計其數的網友參與了愛心互助,擴散求助信息、傳遞愛心現場。

與北京暴雨夜的愛心行動類似,驢友旅途失蹤發微博求助,經網友聯係當地救援人員而獲救;病人送進急救室缺少庫存血液輸血,家屬在微博發布求助消息經網友傳播後獲得好心人供血,如此等等,微博成為很多人在危急時刻的救命稻草,“微博救助”也走進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在困難人群和弱勢群體中,微博救助的力量更加強大,如今,登陸中國各大知名微博網站,救助困難群體的行為每天都在上演,愛心一次次通過網絡體現,而像這種愛心求助的微博,往往能得到帶V用戶的轉發,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大量用戶關注,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大。

凡此種種,微博在社會救助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它彌補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機構設置和政府管理職能的不足,填補了一些真空地帶,也推動社會救助體係不斷完善和改進;其次,微博為社會的救助增加了更多橫向的渠道,這樣就比單純由政府的公共服務機構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反應更加靈活,也切實解決了困難群體的困苦和危急時刻人們的燃眉之急;最後,它讓公眾的愛心得到了釋放,讓社會的正麵情感得以抒發,在構建和諧社會,培育團結友愛、互助互愛的社會共享價值觀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力量。

綜上所述,微博的蓬勃興起,正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和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並在公共生活領域和個人生活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過,我們在強調微博的正麵、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微博這把雙刃劍並非十全十美。

一方麵,微博的虛擬化使它充斥著大量虛假欺騙信息,讓人難辨真偽,這些虛假信息一方麵傳遞著錯誤的內容,給當事人造成傷害;另一方麵欺騙了大眾,或者騙取錢財,或者激起他們的憤怒,挑撥社會矛盾,如此種種都不利於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另一方麵,微博的碎片化使得人們對微博的閱讀與溝通僅僅停留在簡單信息的傳送。曾有傳媒機構做了一個題為:“微博時代你還讀書嗎?”的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學者們認為這種“碎碎念”的閱讀方式會使人的內心世界變得浮躁,缺乏深層閱讀將不利於身處都市文明中的人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由於每條140字的限製,微博當然不可避免地具有碎片化傳播性質。而隨意轉載的功能又讓這些零星的思想迅速蔓延,讀者們隻能獲得對社會“表層文化”的領悟與知曉,無法傳遞深層的社會文化。所以說,微博隻是一種思維的信息展現,而不是思想和文化的深層展現。它代替不了書籍等紙媒的深度閱讀,承載不了文化的深度感悟,產生不了文化的創造力,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微博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責任編輯】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