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大學城——科英布拉
地理風物
作者:王千岩
說到古老的大學城,英國人講牛津、劍橋,西班牙人講薩拉曼卡,而葡萄牙人則自豪地提出科英布拉。在葡萄牙有一句盡人皆知的名言,“波爾圖工作,科英布拉讀書,裏斯本享受”,高度概括了葡萄牙三大城市的特色。
“葡萄牙的雅典”
科英布拉位於裏斯本以北近200千米處,坐落在蒙德古河右岸,為葡萄牙中部重鎮。中世紀時期,這裏曾作為王都,直到1260年,阿豐索三世才遷都至裏斯本。科英布拉大學老校區就曾是舊日王宮所在地。市內沒有什麼工業,居民大多從事與科英布拉大學有關的教學科研工作或服務業。
如果說有水的地方都美麗,那麼科英布拉正是驗證了這句話。橫跨科英布拉城的蒙德古河,雖然沒有裏斯本的特茹河以及波爾圖的杜羅河的氣魄和規模,但如詩如畫的沿岸風景卻將整個科英布拉古城裝點得絢麗奪目。每天這裏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走在河邊閑庭闊步,你會發現這是一座異常美麗的城市。所有建築都傍山而建,紅瓦白牆,隨處可見綠樹青草、古跡教堂。街道上腳步匆匆的學子擦肩而過,體育場上生龍活虎的競賽熱火朝天,一切都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入夜,圖書館裏坐滿了潛心攻讀的學生,浪漫的年輕人坐在女生宿舍門口的台階上彈奏著吉他,傾訴著心聲。露天咖啡館和電影院總是生意興隆,真不愧是一座富有傳統並帶有現代氣息的大學城。科英布拉氣氛優雅、古跡眾多,因此常被譽為“葡萄牙的雅典”,
最古老的大學
科英布拉因擁有葡萄牙最古老的大學而聞名。這所大學1290年由葡萄牙國王迪尼斯(1279~1325年在位)創建於裏斯本,1308年這位國王認為科英布拉適合讀書養性,決定將大學北遷至此。以後,該校在兩地之間又反複搬遷過好幾次,直到1537年最終在科英布拉“定居”下來。
幾百年來,科英布拉大學為葡萄牙乃至其他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人才,無數政治家、經濟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法官、律師、醫生、教師以及神職人員,都是從這個搖籃走向社會的。我們熟知的意大利人利瑪竇(1552~1610年)便在這個古老的學府學習過。之後他來到了中國傳教,與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合譯
了《幾何原本》,首次將歐幾裏得幾何學介紹到中國,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葡萄牙大詩人卡蒙斯(1524~1580年)也曾在科英布拉大學攻讀曆史和文學。他創作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成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優秀的人文主義作品之一,對西方文學有著廣泛的影響。今天,科英布拉大學共設有文、法、醫、藥、理工、經濟、教育7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為葡萄牙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
科英布拉大學的校舍散布在全城,而最古老的校區則在市中心的山頂平台上,這是一座萬樓叢中高高凸起的馬蹄形宮堡建築,三麵樓房圍出一個庭院,僅南麵敞開。沿著115級台階爬上頂部平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花崗石雕像,這就是建校的迪尼斯國王。周圍建築白牆紅瓦,配有柱廊,雕飾華麗,古色古香,還高聳著一座33米高的鍾塔。主樓裏的博士堂古代曾是葡萄牙國王的寶座廳,掛有曆代國王的畫像,如今在這裏舉行授予學銜等校慶活動。
老圖書館被公認為葡萄牙最美麗的圖書館,內外裝飾使用了大量的金粉,盡管經曆了數百年的風雨,它依舊金碧輝煌、熠熠生輝。內部陳設豪華典雅,牆壁、天花板甚至書架上均飾以精美的繪畫圖案,而書架上的圖案則充滿了東方風格,不乏中國明代的花鳥草蟲和人物風景畫。館中藏書大多是中世紀以來的珍貴圖書,閱覽室的桌椅都是用巴西木精雕細琢的頂級家具,坐在這裏閱讀,除了現代的台燈之外,眼前的景物完全保持著中世紀的原樣,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不少人說,這裏與其說是圖書館,倒不如說是博物館。為保護館內陳設,目前該圖書館僅向大學教授開放,但遊人可隨意參觀。當然為了適應現代教學需要,科英布拉大學還建有新圖書館,連同各院係研究所分館在內,藏書達150萬冊以上,為葡萄牙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
除大學之外,科英布拉還有不少值得遊覽的地方,如12世紀的老教堂、16世紀的新教堂、中世紀的古城門和安葬有葡萄牙頭兩位國王阿豐索一世(1139~1185年在位)和桑喬一世(1185~1211年在位)的聖十字修道院,還有最受遊人青睞的兩處名勝: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和“袖珍葡萄牙”。
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位於科英布拉大學文學院的背麵,因紀念出生於此地的雕刻家馬恰多·德·卡斯特羅(1731~1822年)而得名。館舍是從前的主教宮,該館利用了這座古建築的特點,將展品合理地分布在房間、樓道、地窖甚至密道中,使人感覺像是在曆史的長河中徜徉,與那些具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曆史的文物十分貼近。館內分成雕刻、寶物殿、聖衣、繪畫以及陶瓷五大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