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春季“精神感冒”
心路綠洲
作者:閆冠男
抑鬱症被心理學家稱為人類的“精神感冒”,是當今非常普遍的一種心理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透露,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現抑鬱症狀後從未就醫。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目前我國的發病率已高達3%~5%。在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占了50%~70%。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抑鬱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髒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如果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很多名人選擇了在春天結束自己的生命。海子,3月26日自殺;張國榮,4月1日自殺;川端康成,4月16日自殺……而導致他們自殺的原因是一樣的——抑鬱症。事實上,春天確實是心理疾病患者最危險的季節,這個萬物複蘇,春暖花開的季節,既是希望之際,又是“心病”的高發期。因而民間素有“菜花黃,癡子忙”的說法。據調查:超過一半的心理疾病患者,初次發病都在春天,其中尤以抑鬱症為甚。
春天與抑鬱症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製還不明確,臨床上引起抑鬱症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為兒童時期的不良經曆患上抑鬱症,而有些人是因為生活或者事業上的不順利等原因患上抑鬱症的。綜合來看,抑鬱症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家族遺傳,各種重大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都會導致抑鬱症的產生。而春季抑鬱症又有其特殊的致病原因,比如氣候和社會文化等。
從氣候環境方麵來看,春季氣壓比較低,人感覺比較壓抑;同時,由於生物的代謝在春季開始進入旺盛期,周圍的物體會發出一種次聲波,影響人的內分泌係統,導致人體內分泌的激素紊亂;此外,春天氣候變化比較大,人的情緒容易發生波動。加上早春天氣變化大,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變化,心裏煩躁空虛,容易導致各種精神疾病的發生和複發。一些性格孤僻的人,就很容易在春季患上抑鬱症,而如果抑鬱症得不到很好的疏導和治療,進入到重度抑鬱階段,就很容易釀成悲劇。
除了春季特殊的氣候特征,很多社會因素也會導致春季抑鬱症。三月是決算的季節,很多公司會在早春進行政策調整,如果經營不善甚至會在春季宣布破產。對於員工來說,春季也是他們的工作動蕩期,很多人要麵臨升職、調動、免職等一係列問題。人們對於新的環境往往適應得很慢,從多年一直工作的崗位,向不習慣的工作崗位調動,心裏會感到很不安。特別是對於那些被降職的職員,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他們會很失意,工作態度較差,因此變得一蹶不振。對於那些突然丟失或調離工作的人來說,這更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如果處理不當,他們的負麵情緒很可能會演變成心理障礙,甚至導致自殺等過激行為。
除此之外,在我國,春季之所以成為抑鬱症的高發期,春節也是原因之一。春節期間,人們容易放縱自己,暴飲、暴食、暴玩,造成體力透支、胃腸功能紊亂。從心理學角度講,放縱會導致過度興奮,然後衰竭。過度興奮表現為焦慮、急躁、衝動、失眠,衰竭則表現為情緒低落、腦力下降、萎靡不振甚至抑鬱。因此,如果在春節期間過度放縱自己,那麼就很可能在過完年以後感到情緒低落。而且,春節期間與朋友聚會少不了談談一年的發展,如果和同學朋友相比有落差,有些抗壓能力較弱的人就可能會感到焦慮。而且春節後人們都懷著美好的願望開始生活工作,但是幾個月來沒有什麼轉機,所有這些因素在春季彙集起來,就會使性格內向或者暴躁、不自信的人感到精神緊張,出現焦慮、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