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盡艱辛修成正果
盡管從1943年洛杉磯出現光化學煙霧後洛杉磯管理部門采取了多種方法,洛杉磯在20世紀70年代還是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隻不過在采取了種種控汙措施後,煙霧排放在逐年好轉和減輕。洛杉磯真正擺脫“煙霧城”的恥辱是在2007年,達到了清潔空氣的標準。從1947年洛杉磯成立統一的空氣汙染控製部門到完全獲得藍天白雲,足足經曆了60年。
這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主要在於,洛杉磯製定的是讓經濟效益和藍天同時可得的政策,並且隨著經濟發展而製定適合本地特點的控汙措施,在
有效控汙的同時,也能讓公眾享有現代文明生活和經濟發展的益處。
世界各國大城市控汙和改善交通擁堵的重要做法是發展公共交通,但是,洛杉磯大都會區公共交通並不發達,公共汽車線路少,地鐵隻有一條,而且隻有17英裏(一英裏約合1609米)。洛杉磯不修建地鐵的原因在於,地鐵每英裏的造價為3億美元,但輕軌列車的造價每英裏為3000萬美元。所以,洛杉磯傾向於後者。到21世紀初洛杉磯才新增兩條城市輕軌交通。
由於公共交通不發達,96.6%的洛杉磯人出行靠私家車。而且2000年洛杉磯都會區的機動車輛總數已達652萬輛(是40年代250萬輛的2.6倍),到現在接近1000萬輛(是40年代的4倍),平均1人1輛車。洛杉磯都會區的各級道路中心線總長度為3410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中心線長度為848千米,承擔了52%的交通流量。
如此多的車必然會造成更多的汙染和交通堵塞,一個統計表明,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僅交通堵塞所造成的時間和燃料浪費就讓洛杉磯損失100億美元。而且,由於交通堵塞,機動車多,洛杉磯的空氣汙染到了20世紀90代也並未得到根治。例如,進入90年代,洛杉磯市區內臭氧濃度仍達到200PPB(200/10億)左右,超過美國空氣質量標準(120/10億)。1990年~1993年,洛杉磯市分別有118、111、130和102天的臭氧濃度超過全美警戒標準。
這些情況為洛杉磯的控汙和緩減交通擁堵帶來了新挑戰。對此,洛杉磯同樣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麵改善交通和控汙。最重大的一個措施是,製定法規讓人們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私家車,由此也減少了擁堵和排汙,這就是實施和鼓勵使用共乘車道,而這個措施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就實施了,直到今天還在有效使用。做法是,將高速公路的最快一條左方車道改為共乘車道,隻有兩人或者三人以上共用一輛車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單人開車使用共乘車道要罰款271美元。這條快車道比其他道路更快,而且可以到達洛杉磯市中心任何地方。
同時,洛杉磯市政府專設一個辦公室,撥出專用800免費號碼,任何想要共乘車的人,不管是提供車輛還是自己想搭乘他人的車,都可以打這個電話,由交通局的專業人員負責為共乘者配對。2003年的統計是,洛杉磯都會區擁有單向共乘車道約610千米,每天有50萬共乘者使用。預計未來25年會增加320千米共乘車道,每天將有100萬以上共乘者使用。
另一方麵,洛杉磯不僅沿用過去限製機動車排汙的技術手段,而且還在研發新的技術手段並有效使用。在洛杉磯市出售的汽車必須是清潔的,在1994年後,更要求出售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係統”,即時監測機動車的工作狀態,一旦車輛廢氣超標,就可以被監測到,可讓其及時脫離排汙狀態和接受維修。同時,洛杉磯要求機動車的燃料泵上裝配橡皮套,套內的填充裝置可以減少汽油蒸氣逸出而汙染空氣。
此外,洛杉磯還注重開發應用智能交通係統,提高交通係統管理水平,以減少堵車和機動車汙染。例如,減少紅綠燈,以停車牌來替代。停車牌是一種8角形的紅色交通標識牌,豎立在從小街道到主要街道或小街道與小街道的交叉路口,駕車者見到停車牌後要將車停在停車線前,看清楚橫在前麵的街道上沒有車輛行駛,確保可以安全通過時才能通過或轉入橫在前麵的街道。在交通不繁忙,車流量不大的交叉路口使用停車牌比用紅綠燈的好處更多,能保證與多條小街道交叉的主要街道的暢通,同時提高小街道交叉路口的通車效率。同時,在洛杉磯啟用了自動交通監測和控製中心後,該自動車輛監測和控製係統較之傳統技術,平均減少12%的出行時間,32%的交叉路口耽誤和30%的交叉路口不必要停車。
另外,洛杉磯市政府也通過低息貸款和補貼的方式鼓勵人們嚐試使用清潔燃料汽車。
通過艱難而漫長的努力,今天洛杉磯終於實現了藍天與車輛共存的局麵,並且交通不再擁堵。
【責任編輯】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