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層領導善待和善用批評的藝術(1)(3 / 3)

16.3.1批評的時機以平心靜氣時為好

與上級發生分歧,可以進行辯論,但如果當時上級領導的情緒比較在心平氣和的氣氛中闡述意見。

16.3.2批評的場合以非正式為好

首先應當盡量選擇非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是指私下的場合,如:飯桌上、路上、家裏等,非正式場合提出意見比較隨便,上級領導的回旋餘地大,容易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的態度。其次要盡量使氣氛輕鬆一些。氣氛嚴肅容易使被批評的上級領導產生戒備心理,對提出的意見產生反感。選擇或製造一個比較輕鬆的氣氛,就可掃除這一障礙。比如上級領導過分幹預了你的具體工作時,你可以向他說:“您這當婆婆的,多給我們這些當媳婦的一些自主權吧。”不像是在上級領導麵前發牢騷,氣氛輕鬆,這樣的批評往往比嚴肅的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16.3.3批評的方式以間接為好

對上級領導提出意見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盡量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以工作身份去進行批評。當你以晚輩熟人、朋友的身份去向上級領導提出批評時,上級領導一般都容易接受,他會感到你是真心地為他好,並無權勢之爭的其他目的。同時,這樣還可以營造一個比較輕鬆的氛圍,易於上下級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2)要盡量以間接方式而不是以直接方式去進行批評,如用借古喻今、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方式,不直接針對所議之事,用比喻和暗示的方式表達批評的意思。對於那些容易發生衝突或過分讓上級領導失麵子的事情,采用這種方式,效果較好。

16.4掌握同僚之間批評的藝術

一方利益的事情。這時候需要在同級之間開展批評活動。

同級中層領導之間開展批評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收到良好的批評效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裏既需要有“團結—批評—團結”的良好願望,又需要講究藝術。

作為批評者首先應避免消極性批評。這包括:挑剔式批評,挖苦式批評,尖刻式批評,質問式批評,壓服式批評,要挾式批評,籠統式批評,指責式批評以及“馬後炮”式批評。

16.4.1同僚間開展批評的要則

(1)要定準批評的目標。

(2)批評語言要盡可能明確。

(3)用“我想”、“我覺得”來講,不要用責備或傲慢的語言。

(4)所批評的行為必須是可以修正的,如果根本不能修正,請免開尊口。

(5)善於融批評於閑談、娛樂等“無形無意”之中,以防止或減少對方的緊張、戒備、抵觸等心理,這有利於對方接受批評。

(6)批評中密切注視對方的反應。對方的反應一般包括:

①分析批評的動機和價值。

②品評批評的內容。

③度量情緒成分。

④注重重複出現的評語。

⑤估量改正錯誤的能力。

⑥權衡利弊。

(7)你可以同意對方的看法,但要讓他明白別人未必同意。

(8)“箭在弦上,引而不發”,以促使對方自覺、自悔、自新。

受他托累,改了對雙方都有益,這雖有些埋怨的意思,但他決不會說你在“多管閑事”。

(10)“畫龍點睛”,點到為止,切忌“畫蛇添足”。

(11)善於以表揚代批評。這裏表揚是策略,批評是目的,即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

(12)不宜作結論式或“定性”式評語。如“你不誠實”、“不正派”等等。

(13)切記“人非聖賢”這句至理名言。有些錯誤要批評;有些錯誤要容忍;有些錯誤既要批評又要容忍,至少是暫時容忍。這樣才更有利於同級關係的和諧與穩定。

(14)要善於表示能體諒對方的處境和感情。

(15)等候最適合的時機再發表批評,衝口而出的批評常不受控製,因而影響批評效果。

(16)以君子之心度人,有助於消除對方的戒心和敵意。比如說:“我曉得可以對你直言,因為你歡迎這樣做而絕不會計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