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層領導善待和善用批評的藝術(1)(2 / 3)

麵麵解釋不如擇重解釋

無論是當麵向上級領導解釋,還是通過其他途徑向上級領導作解釋,都要本著“宜粗不宜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點到為止”的原則,切不可糾纏於細枝末節,隻要在大的方麵解釋清楚了,上級領導明白了,就不必喋喋不休地逐個問題逐個細節地給上級領導解釋。如果你不擇要領,不把大的問題解釋清楚,反而在枝節問題上滔滔不絕,那麼,即使你本來有“理”,恐怕也難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向上級領導解釋前,必須認真思索,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楚,弄清為何要向上級領導解釋,哪一點或哪幾點必須解釋清楚,這樣才不至於在向上級領導解釋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什麼都想說,但什麼也沒說清。

背後宣泄不如自我批評

中層主動向上級領導作解釋,這本身可以看做是一個“高姿態”,但如果指導思想不正確,說話態度不誠懇,特別是以解釋之名,行宣泄、“算賬”之實,得理不饒人,那麼“高姿態”便成了“低水平”,其後果也是可以想象的。作為中層領導,對上級領導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的批評,都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嚴格地檢查自己的不足和過錯,哪怕上級領導的批評有百分之一的正確,都應嚴於解剖自己,主動地、誠懇地向上級領導作自我批評,不能以為自己隻有那麼一點點錯,不必作自我批評,這樣,就大錯特錯了。上級領導工作繁忙,頭緒很多,說錯話、辦錯事也是不足為怪的,而當他意識到自己批評錯了,你又能原諒他、體諒他,有錯不認錯,而一味地責怪上級領導,或者等待上級領導首先向自己認錯,那隻能導致上下級關係的緊張,影響工作。

16.2保持接受下屬批評的風度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作為中層領導有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批評,甚至是下屬的批評。麵對批評,中層領導者以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對待,這體現著中層領導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素質。下麵是中層領導在接受下屬批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6.2.1接收下屬的批評要熱心

中層領導在接受下屬批評時,不應該妄加猜測下屬批評的目的。如果下屬有理有據,下屬的批評就應該是正確的。中層領導應該將注意力放在下屬批評的內容上,而不要去懷疑下屬批評的目的。如果中層領導讓對方體察到了這種心態,下屬就可能不會再對中層領導者進行批評。久而久之,中層領導的身邊隻有那些唯唯諾諾的下屬,當中層領導出現問題時,也不會有人站出來提醒你。這種結果往往是很悲慘的。

16.2.2聽取下屬的意見要耐心

有些中層領導性情比較暴躁,或者不太喜歡聽別人的意見。這時如果有人向他提出批評,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反駁。當然反駁並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相反的,可能還會使矛盾激化。當下屬提出批評意見時,中層領導應該認真地傾聽,即便有些觀點自己並不讚同,也應該很坦誠地麵對批評者,表現出很願意接受批評的態度。

16.2.3聽下屬說明批評的理由要靜心

有些下屬在進行批評時,不喜歡將自己的意見概括起來,雖然說了一大堆,但讓人很難明白他具體在批評什麼。如果碰見這樣的批評者,中層領導者應該客氣地讓他講明批評的理由,最好能講出具體的事件。這樣做可以使中層領導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麵還存在問題和不足。另外,還可以讓無中生有的批評者知難而退。

16.2.4接受下屬的批評要誠心

有時中層領導對批評者所批評的事情可能還不是很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承認錯誤,還是不承認錯誤都會使自己被動。最穩妥的辦法是承認批評者的觀點能夠理解,但不應該就批評本身下結論。在此之後,中層領導應該認真了解事情的當時情況,並進行認真地分析。最終對下屬的批評做出觀點正確的評價。

16.3學會批評上級的技巧

發現上級的缺點和錯誤,本著對事業負責的精神,提出批評,這也是中層領導應該做的事情。但是要達到既使上級領導改正缺點,又不傷上下級感情的目的,就要講究批評的技巧,把握批評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否則將會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