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眾擁抱對手是站在主動的地位、采取主動的人,是“製人而不受製於人”,你采取主動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甚至都有誤認你們已“化敵為友”的可能;可是,是敵是友,隻有你心裏才明白,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態勢,如果對方不能“擁抱”你,那麼他將得到一個“氣量太小”之類的評語,一經比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輕重,所以當眾擁抱對手的人,除了可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之外,也可避免惡化你對對方的敵意,換句話說,與對手之間,留下了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反而阻擋了自己的去路與退路;地球是圓形,天涯何處不相逢。
此外,你的擁抱動作,也將使對方失去對你攻擊的立場,若他不理你的擁抱而依舊攻擊你,那麼他必招致他人的譴責。
而最重要的是,當眾擁抱對手這個動作一旦做出來了,久之會成為習慣,讓人和人相處時,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這正是成就大事業的本錢。
所以,競技場上比賽後也一樣,再來一次擁抱,這是最常見的當眾擁抱你的對手;另外,政治人物也慣常這麼做,明明是恨死了政敵,見了麵事實上,要當眾擁抱你的對手並不如想象中之難,隻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礙,你可以這麼做:
——在肢體上擁抱你的對手,例如擁抱、握手,尤其是握手,這是較普遍的社交動作,你伸出手來,對方好意思縮手嗎?
——在言語上擁抱你的對手,例如稱讚對方、關心對方,表示你的“誠懇”,但切忌過火,否則會造成相反效果。
為什麼強調“當眾”呢?做給別人看嘛,如果私下“擁抱”,那不是雙方言歸於好,就是你向對方投降。“當眾”擁抱,表麵上不把對方當“敵人”,但心底怎麼想的,誰管得著呢?
12.3.3坦然接觸你的對手
“政敵”相處,常如芒刺在背,渾身難受;又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而一開口就是惡語傷人。“政敵”相爭,每每攪得天翻地覆,一個好端端的攤子變得稀裏嘩啦無法收拾。出於對大局的維護,當事人理應克製衝動、強壓怒火,萬萬不可脫口而出、恣意而為,即使爆發紛爭,也要光明磊落,不能使陰招、設圈套、下毒手,同時注意維持基本禮儀,最好不要把矛盾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免影響整個人際環境和工作氛圍。隻要不是根本性問題,盡量不要斤斤計較,而應讓時間衝淡敵意,讓事實匡正偏見,把矛盾暫時束之高閣,彼此存一份珍重,留待雙方心平氣和之際再來明辨是非。
12.3.4奮力超越你的對手
“政敵”的存在是一場挑戰,令人深感壓抑和沉悶。但如果能夠正確看待“政敵”,又可以變壓力為動力,促使你始終保持高昂的鬥誌,張不敗之地。“政敵”一般產生於同一工作領域,近距離的觀照容易使雙方對彼此的長短優劣看得更清,因而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更加心中有數,通過有針對性的比學趕超,可以把自己的素質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這對於完善自我和促進事業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12.4怎樣處理與下屬之間的衝突
做出某些不受歡迎的決策,是中層領導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受到各種客觀或主觀因素的限製,中層領導者作決策時,不可能照顧到各方麵的利益,滿足所有下屬的要求。這時中層領導者往往會成為某些下屬憤怒和報複的對象,而這些還可能誘發進一步的衝突。當然,在中層領導者不能滿足下屬的要求時,不一定會導致與下屬之間的衝突。實踐證明,是否會引起衝突,主要取決於下屬對中層領導者所作決策的認識,特別是下屬對中層領導者決策動機和意圖的評價。當決策有損下屬的利益,並且下屬認為這種決策是領導有意為之時,可能會對中層領導者的決策感到氣憤,進而采取過激的言行,二者之間出現衝突。
這時候,中層領導者該怎麼辦呢?通常,會為自己找一個借口,以解釋其決策的公正性。他們可能會求助於一些共同的價值或目標,如“效率”、“共同利益”等等。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們都運用了一種衝突管理策略,即給下屬一個充分的理由,因為充分合理的理由能減輕下屬的負麵反應,防止引發衝突或導致衝突升級。事實上,這是管理者最常用的一種策略,而且,這種管理策略還可以用來管理其他相關者,比如,可以協調與顧客、供應商、債權人之間的衝突。因此,中層領導者應該學會適時提出自己的理由,通過提供容易被別人接受的解釋,把衝突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