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是矛盾的激化,矛盾可以慢加利用,衝突則應馬上協調,作為一個中層領導,對擺在桌麵上的東西絕不能置之不理。
在一個單位的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由於在某些問題利益和觀點的不一致,便會形成一些工作上的衝突,及時協調,及時化解,有時會化不利為有利,化幹戈為玉帛。如果協調化解不夠及時,工作上的衝突就會轉化為個人之間的恩怨,弄不好會兩敗俱傷。
12.1怎樣協調與上級領導間的衝突
在處理與上級衝突的過程中,堅持有限忍耐和合理鬥爭相結合的方法,是靈活性和原則性相統一的重要體現。二者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所謂有限忍耐,是指中層領導從維護良好上下級關係的願望出發,在一定限度內對自己的欲望、情感和利益等方麵所做的自我約束,所謂合理鬥爭,是指中層領導從維護正常上下級關係或個人權益出發,對領導某些錯誤行為所做的抵製和鬥爭。
12.1.1忍耐但要有限
上下級關係衝突是社會衝突的一種。它普遍地存在於一切上下級關係之中,就是在上下級關係很和諧的氣氛中,仍然可見蛛絲馬跡。隻不過有的尖銳,有的鈍化,有的突出,有的潛藏,存在程度和方式有所不方和東方在用語上有所不同罷了。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漠克裏特曾說過:“無節製的欲望是一個兒童的事,而不是一個成人的事。”(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第76頁)在西方,人們往往把節製的忍耐視為道德上成熟的標誌。在我國,人們更是曆來崇尚謙讓和忍耐。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曾大力提倡“克己”,把“克己”作為“複禮”的最重要的手段。
隻滿足於個人當時狀況下的心境,缺乏理性判斷,一旦上級成為阻礙其滿足的“反向因素”,便很快失去控製,采用原始的、未經社會化的鬥爭形式,例如上級對其批評,便暴跳起來,訴諸謾罵和武力。
有限忍耐,就是將個人與上級之間的外在衝突,轉換成個人的心理隱伏。例如,當一個人無端受到上級猜疑時,曾感到委屈而想和上級鬧翻。但又一轉念,想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老人總會證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從而遏製了要鬧翻的想法。在上述兩種反映中,前者多發生在粗俗者身上,他們往往缺乏理智,凡事不能思前慮後,顧及前因後果,抑製住自己的本能衝動,從而使自己與上級的關係危機就發生在頃刻之間。後者多表現在文雅者身上,他們能夠用理智戰勝感情,用上級的禁忌思想來約束、控製自己,善於把自己的語言和表情隱伏、忍耐在不激烈爆發的範圍內,使自己的行為仍然與上級關係相符。
12.1.2鬥爭但要有理
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有時需要進行合理鬥爭,這裏關鍵是要合理。合理,是鬥爭的尺度之所在,是鬥爭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否則,雖有鬥爭而不合理,鬥爭不但不會有積極意義,還會帶來不良後果。在這種情況下,鬥爭毫無例外地會成為無理取鬧、胡攪蠻纏,必定會給自己帶來損害。因此,每個人在上級麵前,要鬥爭首先必須合理,真正做到無理不鬥合理鬥爭是與有限忍耐相對應的,是處理上下級關係的一種輔助手段,忍耐不是無限的,不是惟一的,不是萬能的,有時需要合理鬥爭來配合。
有限忍耐和合理鬥爭就是這樣從各方麵修正中層領導與上級的關係,使其保持在一個符合原則、大體合理、上下級都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有限忍耐,可以使上級和下級都增加自我審察的機會,有利於其各自的自我良知發現和自我完善。合理鬥爭,可以使上下級關係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障礙,得以克服和消除。
12.1.3防衛但要有度
中層領導有時可能會與上級領導意見相左,其表現為:有時要終止對上級領導的支持,或與上級領導劃清界線,或公然與之對抗。不管出現哪一種情況,你都會付出代價。特別是一些缺少安全感,而且容易記恨的上級領導,隻要聽到別人建議他們檢討自己的行為或政策,立刻會展開報複的行動。
這時,你需要找到能夠保護自己的“武器”(如資訊、盟友、法律以及法律顧問等等),以便讓心存報複的上級領導,不敢輕舉妄動,借此迫使他們回頭是岸。黑暗與秘密是那些上級領導的護身符,透明與實證是你最佳的防衛武器。
享有製度保障的員工較無後顧之憂,有工會組織作為後盾、有足夠年資足以獲得全額退休金。他們對於上級領導的不正當政策與行為比較敢於發難、提出質疑。你可以利用下列做法,來為自己提供類似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