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權證應用提高公司治理績效的實證(1 / 3)

檢驗前麵章節分析了權證公司治理效應,但實證檢驗的結果會是怎樣的呢?本節將利用我國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權證應用是否能夠真正提高公司治理績效。

5.3.1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運用兩種研究方法。一種是兩個相關樣本非參數檢驗法中經常被采用的Wilcoxon符號秩檢驗法Wilcoxon符號秩檢驗法可以彌補樣本數量較少的缺陷。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將所有配對數據的評分按照絕對值的大小評秩,然後對每一個秩附加不同的符號,用正號表示來自正的評分差的秩,用負號表示來自負的評分差的秩,如果兩個相關樣本沒有差別,則將對應於正號的秩、對應於負號的秩分別求和以後,兩個和值大致相等,如果兩個和值相差很大,說明兩個樣本差異較大。這一檢驗方法不僅考慮了配對內的差異方向,還考慮到配對數據的相對大小。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上市公司發行權證前後公司治理績效的變化,並判斷公司治理績效在發行前後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麵板數據建立多元回歸模型來揭示公司治理績效和權證發行與否的相互關係,進而指出權證的發行對上市公司治理績效的影響是否顯著。本書進行非參數檢驗運用的是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多元回歸分析中運用的是Eviews5.0統計分析軟件。

5.3.2 關於公司治理績效指標的選擇

目前國內用以評價治理績效的指標主要分為四種:(l)認為治理績效即公司治理的業績和效率,治理績效與公司績效的概念基本等同,選擇的指標主要是資產盈利指標。如高明華、楊靜(2002)采用了淨資產收益率的指標,敬景程(2004)采用每股收益和淨資產收益率等資產報酬率的指標,徐向藝等(2007)采用了主營業務資產收益率;(2)認為治理績效即公司市場價值的提高,並采用托賓Q來衡量。如孫永祥、黃祖輝(1999),汪輝(2003)等;(3)認為治理績效即公司的經營業績和價值創造,選取的指標包括財務績效和市場價值指標。如蘇武康(2003)選用托賓Q值、淨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業務資產收益率,黃小花、李林初(2004)選用淨資產收益率和托賓Q值;(4)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評價組(2006)認為:衡量公司治理的效果不應僅局限於它所可能帶來的公司績效的改善,還應係統考慮其在對增加上市公司市場價值、增強上市公司股本擴張能力、提高上市公司成長能力以及有效防範上市公司經營風險、提高其財務安全性等方麵的貢獻,該組從市場價值、盈利能力、成長性、股本擴張能力以及未來財務安全性等5個方麵對公司治理績效進行評價。

在本書研究中,對公司治理績效的評價主要借鑒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評價組的分析體係,但做了如下改進:(1)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及其缺陷已為大家所共識,因此,本書沒有將公司的股本擴張能力作為治理績效的評價內容;(2)本書用主營業務增長率反映公司的成長性;(3)增加了對公司財務穩定程度和適應能力的評價。概括起來,本書將公司治理績效的評價內容及其相應指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公司現有資產報酬率指標,又分為反映公司利益相關者總體報酬率的指標和反映公司股東報酬率的指標;二是公司成長能力指標;三是公司獲取經營現金能力指標,以反映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和應變能力。

變量名稱變量符號變量含義描述及計量資產盈利能力每股收益EPS稅後淨利潤/加權平均總股本淨資產報酬率ROE稅後淨利潤/平均淨資產企業成長能力主營業務增長率GROWTH(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財務健康及應變能力現金流動負債比RCOA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流動負債5.3.3樣本選取在本書的研究中,由於2008年發行權證的公司在發行後1年(2009年)公司治理績效指標目前還無法獲得,所以選取了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間在深滬交易所發行權證的公司。從新浪財經公布的權證發行列表中,我們可以得到2005~2007年發行權證的公司數量總共為33家見附錄1.其中,2005年6家,2006年21家,2007年6家。權證發行公司各年統計情況本章數據主要來源於CSMAR數據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會計與金融研究中心、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製)、巨潮資訊網站(www。cninfo。com。cn)、證券之星網站(www。stockstar。com)、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資料。

行業代碼行業名稱個數占樣本比例(%)C03食品製造業26.06C05飲料製造業13.03C13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13.03C43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39.09C6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030.30C69金屬製品業13.03C76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3.03D01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9.09D05自來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3.03F09航空運輸業13.03F11交通運輸輔助業412.12G85通信服務業13.03H21商業經紀與代理業13.03J01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13.03K01公共設施服務業13.03K34旅遊業13.03另外,需要具體說明的還有兩點:(1)由於是小樣本檢驗,所以我們選取了較為穩健的中位數指標來評價上市公司治理績效的平均水平;(2)在使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法時,將研究樣本分為全樣本(即2005~2007年間發行權證的上市公司數目,共33家)和2006年樣本(即僅在2006年當年發行權證的上市公司數量,共21家)。單獨列出2006年樣本是因為2006年發行權證的上市公司多達21家,比例大大超過50%,他們的數據變化對全樣本的變化影響重大;而且2006年樣本數據最為豐富,可以在CSMAR數據庫中查到2004~2007年的數據,便於我們後來利用2006年的樣本建成麵板數據,展開深入研究。

5.3.4 實證分析

一、非參數檢驗

1.權證發行前後公司治理績效變化的描述性統計。

發行

在對公司治理績效指標進行一般的統計描述中,我們選取了較為穩健的中位數指標來衡量全樣本和2006年樣本的公司治理績效。是全樣本和2006年樣本發行前後3年內各變量中位數的彙總表。發行當年較發行前1年相比,2003年樣本的EPS、RCOA有所上升,ROE、GROWTH下降,全樣本的EPS、RCOA有所上升,ROE、GROWTH下降;發行後1年較發行前1年而言,2003年樣本的EPS、ROE、GROWTH、RCOA有所上升,全樣本的EPS、ROE、GROWTH、RCOA有所上升;發行後1年與發行當年相比,2003年樣本的EPS、ROE、GROWTH、RCOA有所上升,全樣本的EPS、ROE、GROWTH、RCOA有所上升;總之,通過對全樣本和2006年樣本權證發行前後公司治理績效變量的研究,我們發現在對所有指標的24次對比中,顯示公司治理績效提高的有14次,占58.3%。所以,總體而言,權證發行後較發行前公司治理績效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