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權證的債權人保護和融資結構優化效應分析(2 / 2)

(二)減少股東過度投資

附認股權公司債是一種債權和股權混合的融資工具,權證作為債券的促銷產品,一方麵可以轉化為股票,另一方麵又促進債券的成功發行,對公司控製權產生影響,緩解利益衝突;債權人對負債公司持股,股東和債權人的雙重身份可以緩解兩種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加大公司信息披露力度;附認股權公司債具有分期融資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上市公司股東過度投資的機會,完善股東的約束和激勵機製。

(三)規避清償性股利問題

股利支付問題是指股東和管理層利用負債融資後,通過提高分紅率等手段,使股東利益增加,進而影響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針對這一問題,附認股權公司債的持有人可以通過行使轉換權避免或降低損失;另一方麵,股東在預期到附認股權公司債持有者的上述行為後,會降低其更改股利政策的積極性。

二、權證的風險管理作用

(一)增加債權人收益

公司使用權證產品,降低了未來收入的波動性,並因此降低了財務困境的危險,債權人因公司違約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債務的價值上升,債權人經風險調整的收益率增加,債權人從公司使用權證產品的行動中受益;從資產定價理論來看,股東持有的公司股票可以看做是擁有一項以該公司本身為標的的期權。根據期權定價公式,當公司使用權證產品時,由於公司收入波動性降低,股東持有的股票(一項期權)價值將下降。假定整體的公司價值不變,財富將從股東手中轉移到債權人手中。

(二)緩解資產替代效應

債權人享有固定求償權,而股東則為剩餘求償權,債權人與股東間因目標不一致而有潛在利益衝突。股東因自利行為將可能以債權人的利益為代價,選擇高投資收益的項目,但隨之而來的是高風險將使債務的價值受損,也就是資產替代效應(assetsubstitution)。然而,使用權證產品進行風險管理相當於股東向債權人保證降低因追求自利行為造成的損失,因此可以使得債權人受益。

(三)避免投資不足問題

避免投資不足理論認為避險可以避免公司麵臨“投資不足”的問題。外部資本融資成本昂貴,如果收入波動性不穩定,內部留存收益波動將使公司放棄淨現值為正的項目,導致投資不足(underinvestment),而風險管理可以解決這種矛盾,使公司股東接受淨現值為正的項目。如果公司使用權證進行避險,其現金流量的波動性降低,一方麵公司價值得到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增強,財務困境成本降低;另一方麵,由於公司收入波動性穩定性提高,內部留存收益波動將保證公司能夠接受淨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綜合這兩個因素,使用權證進行避險,公司財務彈性將增強,投資不足的現象得到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此,表現為公司的投資將比沒有進行風險管理時更加激進,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淨現值大於零的項目,增加公司的投資機會,同時更可能接受一些風險較大但投資收益較好的項目,避免投資不足,保護債權人利益。

總之,公司使用權證產品,債權人將因公司風險降低、公司債務價值增加而受益,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股東與債權人間的利益衝突,起到了保護債權人利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