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工業革命(1 / 2)

“我是真沒有想到,這些不久前還在象牙塔裏的東西竟然推廣的這麼快。”新朝二十三年春節前期來臨的時候,張海剛剛得知這一年所發生的變化的時候不由得歎道。

對工商等事了解的更多的劉棟對此卻並不以為意:“其實,如果不是我們京城一代的人力成本比前朝的時候不知增加了多少,我想這些動力機械的推廣可能還未必這麼迅速。即便考慮到物價的不同,前朝的時候一個織工一年能有十兩的收入,那算是相當不錯的。而在新朝,短期的非熟練零工也得每月三兩的成本。而煤炭方麵的價格,反而沒有增長,如果考慮物價的不同還下降了很多。前朝時百斤木炭或者煤的價格不過一錢出頭,現在反而降低到一錢左右。。。想來,這一切都應該是聖主深謀遠慮的結果。”

對此,張海多少也是所了解的:缺乏勞動力的英國不得不用平民做煤礦工人,就是明代的礦工也大多是良家出身。而在新朝,從日朝等底到西域,廣闊的疆域乃至廣闊疆域內的統治也伴隨有大量異族罪犯。規模多達幾十萬的異族重刑罪犯成了礦山乃至伐木行業的主要勞動力。在條件簡陋的冷兵器時代,用這些人做為礦工會有各種各樣難以管理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性格本就不軟的人組織起來的大規模暴動,即便是在缺乏兵器的情況下也是一些地方勢力難以承擔其安全成本的。但是在舊標準的精良火器與鎧甲可以廣泛的普及到基層的新朝,這種鎮壓和監管成本就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這樣一來,煤炭與糧食的差價達到近十倍左右。而一個勞動者的勞動有效機械效率按照糧食與有效輸出功率對比,通常為10%左右。大概為瓦特時代早期蒸汽機的三倍左右而已。這也是當蒸汽機的效率跨越過3%這個門檻的時候就逐步實用化的原因。如今新朝的蒸汽機在技術水平上實際上明顯不如瓦特時代的蒸汽機,不過一代人時間以來的技術教育強補還有管理體係的徹底革新,還有傳統中國本來就有的一些金屬冶煉方麵的技術優勢使得工藝環境實際上比第一次工業和革命時代的英國還要略好一些。中央大學技術學校與皇家工廠出產的蒸汽機鍋爐承受能力普遍可以達到十到十五個大氣壓,而東南一代各重點企業生產的鍋爐安全承受力也可以普遍達到七到十個大氣壓左右。這些諸多因素使得本來在技術上相比瓦特時代比較完善的蒸汽機還有細節缺陷的新朝蒸汽機也普遍也勉強達到了百分之三左右的熱效率。

幾乎和煤炭差不多單位重量實際功率輸出,再加上十倍左右的燃料成本差距,乃至大大縮小了工傷保險方麵的成本,這讓此時代新朝的蒸汽機推廣要比曆史上的英國阻力小的多,幾乎在第一年,就開始出現了“全機械化”的工廠。至也就在新朝二十二年這一年臨近年底的,京城和蘇州兩地的蒸汽機總數馬力數超過了五萬馬力。之所以沒有更多,是因為相比19世紀三十年代的英國,新朝在諸多細節技術領域還並不完善,蒸汽機的運用範圍還比較有限而已。尤其東南一帶遠比西歐更為充足的水力動力也帶了不小的競爭壓力。但即便如此,幾乎相當於增加了五六十萬勞動力的情況下也重新使得似乎停止了幾年的東南一代的財政有了更進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