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張海始料未及的是,東南一代遠非曆史上的英國可以相提並論的完善社會分配機製下,機械動力的廣泛使用竟然提前開始誕生出一個新的“工人貴族階層”。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雖然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數倍甚至十倍,可是工人的工資最多隻有三成到五成左右的改善。剩餘價值剝削比例曾經從傳統時代的五成左右提高到八成以上甚至九成。而在水力資源豐富的東南一代,卻沒有人敢於這麼幹。水力機械的廣泛應用加上完善的下遊附加值使得很多行業的工人可以拿到每月十到十五兩左右的收入或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兩左右的年收入。看起來雖然不過幾倍而已,可實際上卻是一個質的提高。在家族體係開始瓦解,不會有太多的人來蹭飯的情況下,每年上百兩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讓一戶人家住上質量不差帶有庭院的深宅大院,春夏秋冬都有足夠的絲綢依衣服可換。更重要的還在於:這個收入不是每日風餐露宿拚命賺來的,而是十小時工作製單休之下有足夠業餘時間的情況的結果。在不同的文化與製度之下,產業革命在一時之間竟然帶來了與曆史上截然相反的結果。
“聽說如今京城附近除了城北禁區,的不少樹木都幾乎被砍光了?”張海似乎忽然間想起了什麼,就問道。
“那應該是很早的事情了。如今的京城所需要的燃料都是遼河一帶海運而來,還有東麵的朝鮮日本等地跨海而來,再加上運河最近多起來的北煤,已不再需要周邊一帶提供的燃料了。”劉棟補充道。
張海卻說:“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隨著蒸汽機機械的改進,並越來越多的替代水力,煤炭的消耗規模近一步增加呢?”
蒸汽機在早期的規模並不顯著,因為麵對成熟的水力體係比較優勢還不夠大,可是要是哪怕僅僅在燃料選取方麵的稍稍改善不少,熱效率增加一兩個百分點,那麼應用範圍五疑會進一步加大了。標準煤的熱值每公斤相當於成品糧的二點五倍,原糧的四倍左右。可實際上的煤炭單位重量的熱質不過兩倍左右,如果隻按重量不安價格計,還要比口糧更占些噸位。唯一可以節省的地方在於:燃料不會有糧食那麼大的運輸與儲藏成本。就算是這樣,五萬馬力的蒸汽機也往往需要每天幾千石糧食,每年上百萬煤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