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策略,被索羅斯形象地比喻為“杠杆原理”。
在大多數投資者膽戰心驚的日子裏,敢於冒險的索羅斯脫穎而出。他們利用多數投資者的心理,大膽賣空大多數機構寵愛的股票,如迪斯尼、波拉德和特洛比卡娜等,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又以120美元的價位,賣空了典型的“一次性”股票——雅芳股票,同樣獲得了成功。
正是利用這兩個原理,他們獲得了最初的成功。其資本增長速度之快,令同行們羨慕不已。
就這樣,索羅斯與羅傑斯不斷地相互引導,相互啟發,共同走向華爾街成功的巔峰。
自己能經營賺錢的商人,說明他有經商本領。不用自己經營,請別人為他賺錢的商人,更體現出他的經商才華。實踐表明,後者往往比前者所賺取的錢更多。
猶太人不論在商界、政界,還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於借用別人之“勢”,巧借別人之“智”的高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處理白宮內的事務時,就是一位典型的巧於借用別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個慣例,凡是下級呈報來的工作方案或議案,他先不看,壓上幾天後,把提出方案或議案的人叫來,問他:“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議案)嗎?”對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隻好答說:“也許還有不足之處。”基辛格就會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過了一段時間後,提案者再次送來修改過的方案(議案),此時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後問對方:“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還有沒有比這方案更好的辦法?”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層次地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是這樣反複讓別人深人思考研究,用盡最佳的智慧,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這就是基辛格的一手高招,也反映出猶太人的一種成功訣竅。
著名的希爾頓從被近離開家到成為身價5.7億美元的富翁隻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他借到資源後不斷地讓資源變成了新的資源,最後成為了全部資源的主人——名億萬富翁。
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有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現整個繁華的優林斯商業區居然隻有一個飯店。他就想:我如果在這裏建設一座高檔次的旅店,生意準會興隆。於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於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後,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給他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要希爾頓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築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旅館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築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隻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旅館,並不停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後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話。
希爾頓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時候,希爾頓卻對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錢隻夠建造一般的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隻想租借你的地……”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開業,他的人生開始步
瞄準女人
《塔木德》中說:讓女人掏腰包的機會遠比讓男人掏腰包的機會多。
猶太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是男人賺錢,女人用男人賺的錢養家。錢雖然是男人賺的,但開支權卻掌握在女人手裏。所以,如果想賺錢,就必須先賺取女人手裏的錢,相反,如果經商者想掏空男人兜裏的錢,拚命瞄準男人,這筆生意就注定會失敗。因此,做生意一定要掌握這一點,即隻有打動女人的心,才能使生意成功。做生意時,讓女人掏腰包,遠比讓男人掏腰包機會大得多。很多猶太商人就是以女性為營銷對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