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要發火
當你心緒煩亂時,你會失去控製。你無法清醒地思考。你可能會輕率地作出反應。因此,要保持鎮靜。如果你覺得自己要發火了,就把談話推遲一會兒。
(8)掌握事實
即使你可能感覺到要你迅速作出決定的壓力,你也要在對事實進行了充分調查之後再對抱怨作出答複。要掌握事實--全部事實。要把事實了解透了,才作出決定。隻有這樣你才能作出完善的決定。“急著決定,事後後悔”。記住,小小的抱怨加上你的匆忙決定可能變成大的衝突。
(9)別兜圈子
在你答複一項抱怨時,要觸及問題的核心。要正麵回答抱怨。不要為了避免不愉快而去繞過問題,不把問題明說出來。你的答複要具體而明確。這樣做,你的話的真意才不會被人誤解。
(10)解釋原因
無論你讚同雇員與否,都要解釋你為什麼會采取這樣的立場。如果你不能解釋,在你下達決定之前最好再考慮考慮。
(11)表示信任
並非所有抱怨都是對雇員有利的。回答“是”時,你不會遇到麻煩,回答“否”時,你就需要利用你的所有管理技能,使雇員能理解並且心情愉快地接受你的決定。
在你向他們解釋過你的決定之後,你應該表示相信他們將會接受。求助於他們的推理能力,求助於他們對公平處事的認識和同等對待的信任。努力使他們搞清你所作那個決定的理由,使他們同意試一試。
(12)敞開大門
不要怕聽抱怨。“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句話用於說明在萌芽階段就阻止抱怨是再恰當不過了。要永遠敞開大門,要讓雇員總能找得到你。
(13)不偏不倚
掌握事實,掂量事實,然後做出不偏不倚的公正的決定。作出決定前要弄清楚雇員的觀點。如果你對抱怨有了真正地了解,或許你就能夠作出支持雇員的決定。在有事實依據、需要改變自己的看法時,不要猶豫,不要討價還價,要爽快。
此外,美國著名管理專家佛瑞德歸納幾項原則,介紹與部屬相處的方法。
(1)不要心存成見,輕易地為屬下貼上“難纏”的標簽:每個人的個性氣質不同。隻要閣下認為他是人才,不妨禮賢下士,努力與之溝通。
(2)弄清立場,肯定對方:搞清楚你和屬下的衝突是為了公司整體的利益,還是個人的意氣之爭。
(3)建立共識,要求協助:開心見誠,剖心說話,互諒互解,使得員工明白,大家隻為“公”,不為“私”,同是一條船,理應齊心協力,奮發向前。
佛瑞德除了上文所說的原則外,還有一項就是“自剖勝於指責”。
他認為:“做主管的要多談談”我的感受“、”我的看法“,讓員工多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你為什麼……”、“你為什麼不……”、“你、你、你……”隻會把屬下逼進死角,心懷怨憤,伺機反撲。
如今人才難求,主管人員仍以這種態度來對待部屬,部屬不反,工作效率必受影響。
作為領導,當你受到下屬抱怨時,處理得當可以防止事態發展成更大的人際衝突,不讓它步步升級。
6.調配人力資源
杜拉克說,如今,將人事部門重新命名為“人力資源部門”,正成為一種時尚。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這意味著我們所需要的已經遠不止有一個更出色的人事部門。杜拉克認為:“領導人花在人的管理與進行人事決策上的時間,應當遠超過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時間,因為,沒有任何別的決策所造成的後果及影響,會像人事決策與管理上出現的錯誤那樣持久而又難以消弭。”實行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是駕馭好一個公司的最基本的手段。這方麵顯示了公司管理者的能力、價值觀以及是否嚴肅認真地履行職責。成功的公司管理者,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也是成功的,他們身邊通常有一批幹練得力、有主見又非常自信的人;他們通常會鼓勵自己的同事和部屬,表揚並提升他們。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存在風險:幹練得力的人通常都野心勃勃;但是,如果任用一個庸人,對於公司來說,風險更大。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是有效地選人、用人,創造性地發揮他們的能力,達到公司的目標。
在市場競爭中,勞動者作為勞動力擁有者,有權支配自身勞動力,出於某種原因,可以離開公司;而作為勞動力需求方的公司企業,也有權依據對勞動力需求情況及勞動者能力和工作表現,吸納並釋放勞動力。對於勞動力在公司內外間的這種流動,公司需要做好組織、管理和調配工作,這乃是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
因為,對待人才的態度直接關係到公司能否得到各方麵的人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了人才就有了公司的一切,否則公司必將倒閉。成功的公司之所以成功,用人方麵首先在於它們有各自獨特而正確的人才觀,可見,能否建立起科學的人才觀是進行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前提。
在當時的日本,曾經有三個能力、智慧高強的企業家合資創辦了一家公司,三人分別擔任會長、社長和常務董事的職位。一般人都以為這家公司的業務一定會欣欣向榮,但沒想到,反而卻不斷的虧損,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一家由三人組建的公司是一個大裝配廠的衛星工廠,隸屬於日本一個企業集團。不久,虧損的情形很快被企業集團總部知道,馬上就召開緊急會議,檢討研究對策。最後的決定是請這家公司的社長退股,同時也取消他社長的職位。許多人猜測這家虧損的公司再經這一番撤資的打擊後,一定維持不下去了。沒想到在留下的會長和常務董事兩人的齊心努力下,竟然發揮了公司最大的生產力,在短時間內就使生產和銷售總額都達到原來的兩倍,不但把幾年來的虧損彌補過來,並且連連創造相當高的利潤。讓所有心存猜疑的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工作能力和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