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財政投資力度
一是加大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國家在進一步加大對水電設施、公路等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要加大對建設節水灌溉、人工飼草料基地以及過冬度春標準棚圈及配套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為現代畜牧業奠定基礎,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加大產業化基地建設和合作組織建設投入力度,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三是加大對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建設的投入。通過開展對農牧民勞動技能培訓,拓寬農牧民就業渠道,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
(四)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1.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加大直接融資比重。一是切實加強對治理草原荒漠化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的領導,建立激勵機製、服務管理機製、信息聯絡機製和督查落實機製,拓寬招商空間,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鼓勵和組織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向治理草原生態領域。二是由財政投入部分資金,廣泛吸收龍頭企業資金組建治理草原生態發展基金,用於支持治理草原生態項目及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三是由中央代主要牧業省區發行草原生態債券,籌措資金用於支持草原生態建設。四是對草原生態企業申請發行股票以及上市等在審批條件上予以適當傾斜。五是積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國外政府的優惠貸款援助。
2.財政金融資金形成合力,破解草原荒漠化治理資金瓶頸。由於草原荒漠化治理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風險高,而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農牧民無力投入,商業性金融機構不願介入,從而形成了巨大的資金缺口。要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關鍵是理順財政和金融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導向性作用。一是建立草原生態建設貸款風險補償機製,建立貸款風險基金,通過優惠利率、提供貼息、彌補呆賬損失或減免稅費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生態建設項目的信貸投入。二是積極推進擔保體係建設,不斷發展信貸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明確草牧場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條件和範圍,適時建立低押價值認定和抵押登記製度,解決農牧戶和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三是積極探索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建立草原生態建設政策性保險製度,以分散風險吸引銀行資金及社會資金投入草原生態建設。
3.加大信貸政策傾斜及資金投入力度。一是國家要針對草原生態建設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設立草原生態建設長期支持貸款,並予以財政貼息補助。二是適當放寬支農再貸款條件、期限和利率,拓寬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渠道,滿足草原生態建設資金需求。三是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功能,鼓勵農發行創新信貸服務,通過優惠的長期貸款扶持草原生態龍頭企業和治理草原荒漠化重點項目。四是建立牧區資金回流機製,引導信貸投向。國家可通過稅收、財政政策和縣域商業銀行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必須投入農牧業等硬性約束,引導商業銀行資金投向草原生態建設領域。五是加速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拓寬融資渠道,促使農村金融市場形成良性競爭局麵。
(作者單位:1.人民銀行阿魯科爾沁旗支行; 2.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