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勝於身則令行於民”這句話就是我們常說的“隻要以身作則,就能令行禁止”。此語出自春秋初期政治家管子。
管理者進行管理,一是靠話語,另一個是靠行為,這就是中國古代所說的言傳、身教。話語是很重要的,通過話語才能進行思想引領,才能把人的認識提到相應的高度——但作為管理者,光靠語言是不夠的,還要靠行為。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認為,要提高商業效益,首先老板就要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讓部下從剛一開始參加工作,就養成敬業的好習慣。
中層管理者是一個團隊的核心,是員工最常接觸到的人,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為方式、思維方法甚至喜好都會對團隊成員產生莫大的影響。作為中層管理者,就一定要勇當下級學習的標杆。毛主席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管理者要想管好員工必須以身作則。管理者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一旦在員工心中樹立起威望,就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員工敬佩的領導將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一次,當巴頓將軍帶領他的部隊行進的時候,汽車陷入了深泥。巴頓將軍喊道:“你們趕快下車,把車推出來。”所有的人都下了車,按照命令開始推車。在大家的努力下,車終於被推了出來。當一個士兵正準備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汙時,驚訝地發現身邊那個同樣弄得渾身都是泥汙的人竟然是巴頓將軍。這個士兵一直都將這件事記在心裏。直到巴頓將軍去世,在他的葬禮上,這個士兵對巴頓將軍的遺孀才說起了這件事,這個士兵最後說:“是的,夫人,我們敬佩他!”
但是現實中“說一套,做一套”的例子也不少。
有這樣一位主管,當他告訴下屬要加班趕點時,自己卻在下午5點準時下班打高爾夫了。還有這樣的一位經理,當他在為其他人因上網浪費工作時間而批評不已時,自己卻在下午上班時在線“淘寶”。也有一位首席財務官,在剛提出裁員以節省不必要的開支的同時,自己卻購買了整套嶄新的豪華辦公室家具。
這樣的領導和管理者,怎麼能讓下屬認同和信服?這樣的團隊怎麼會有強大的凝聚力?
日本企業家土光敏夫認為,老板以身作則的管理製度不僅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是企業培養敬業精神的最佳途徑。土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東芝電器社長。當時的東芝人才濟濟,但由於組織龐大、層次過多、管理不善、員工鬆散,導致公司績效低下。土光接管之後,提出了“一般員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腦,董事要多用十倍,我本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口號來重建東芝。他的口頭禪是“以身作則最具說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時上班,並空出上午七點半至八點半的一小時時間,歡迎員工與他一起動腦,共同討論公司的問題。土光為了杜絕浪費,借著一次參觀的機會,給東芝的董事上了一課。
有一天,東芝的一位董事想參觀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輪。由於土光已看過九次,所以事先說好由他帶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們約好在櫻木町車站的門口會合。土光準時到達,董事乘公司的車隨後趕到。董事說:“社長先生,抱歉讓您久等了。我看我們就搭您的車前往參觀吧!”董事以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專車來的。土光麵無表情地說:“我並沒乘公司的轎車,我們去搭電車吧!”董事當場愣住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原來土光為了杜絕浪費,使公司合理化,以身作則搭電車,給那位渾渾噩噩的董事上了一課。這件事傳遍了整個公司,員工上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隨意浪費公司的物品。由於土光以身作則,東芝上下士氣大增,團結一致,員工嚴格遵守規章製度,公司的經營情況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