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英國NVQ認證以工作現場考核為主,以申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表現為主要考核依據,同時考慮其持續學習和培訓的成績,工作表現、工作報告、課堂表現和學習心得等是主要的評判依據。整個認證過程沒有時間限製,采用累積製,每個NVQ劃分為若幹考核單元和考核要素,各單元的考核都頒發獨立的單元考核證書,申請人累積完成所有考核單元後就可以取得NVQ證書。[9]
1.5證書管理
1.5.1在美國,獲得資格證書的檔案工作者每過五年必須再接受一次資格再認證的考核,可以是重新參加考試或者通過申請的方式,其中,申請方式是對申請者的專業工作經曆、教育情況、專業學術研究活動、社會服務、學術寫作與編輯出版等五方麵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分,達到一定分數者方可通過考核。[10]
1.5.2在英國,取得NVQ證書意味著認證者能夠勝任某一工作崗位的工作,他可以在不同企業甚至不同行業自由流動,如果希望獲得更高職位則需要通過高一級別的資格認證;如果希望變換工作崗位則需要重新申請新工作崗位的資格認證。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美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與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製度各有特點,都是與本國實際情況相適應且發展成熟的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筆者認為,英、美兩國的職業資格證書製度代表著職業資格認證的兩個不同發展方向,美國檔案職業資格認證以行業協會為主導,以獲得碩士學位並具有至少1年的檔案工作經驗為起點,采用資格考試的形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適合對高級專業人員的能力考核,這既是基於美國對檔案專業人員素質的高要求,也是有高度發展和普及的高等教育為基礎;英國NVQ認證以國家為主導,以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工作現場考核為依據,把資格認證與實際工作能力緊密聯係起來,是實用型的資格認證,適合對普通從業者的能力考核。考慮到我國檔案行業的現狀,筆者認為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製度對於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構建更有借鑒意義。
2影響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發展取向的因素之分析
一項製度的建立和實施必須綜合考慮所處環境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別國或者其他行業的成功做法移植到本國或者本行業也許會“水土不服”,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構建也不例外。在此,筆者基於英、美的比較,對影響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發展取向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2.1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發展大環境的製約。我國職業資格證書製度自建立之初就依靠國家(政府)的力量推行,勞動部門負責以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考評和證書的頒發與管理,人事部門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資格考評和證書的頒發與管理,已經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製度和運作模式。為了有效遏製職業資格設置、考試、發證等活動中的混亂現象,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清理規範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國辦發〔2007〕73號),重新明確了職業資格必須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統一規劃、規範設置,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由國家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設置,非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由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製定職業標準,建立能力水平評價製度,逐步形成統一規劃、規範設置、分類管理、有序實施、嚴格監管的職業資格管理機製。雖然通知中也提出要充分發揮行業管理部門和社會組織在資格認證組織實施工作中的作用,但是,政府始終是資格認證的主導力量。由此可見,國家模式是我國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發展的特色之一,曾經一度實施的上海市檔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認證也是由市人事局和市檔案局共同負責,因此,今後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構建必須納入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統一規劃中。
2.2檔案行業自身的限製
2.2.1職業自身的局限。一方麵,檔案職業的價值形成具有依附性,檔案人員的勞動價值總是依附在檔案這種特定的對象上,而利用檔案資源產生效益的直接受益者是利用者,檔案人員凝結在檔案上的勞動價值被無形地消費、轉移掉了;另一方麵,各層次、各類型的檔案機構均服務於或者從屬於各自係統的主導業務,基本上不存在市場化的運作,這種封閉的體製使得檔案職業的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職業資格的市場價值很難得到充分的展現,無疑大大削弱了職業資格認證的實踐意義。
2.2.2現有體製的約束。檔案機構的條塊分割狀況由來已久,雖說國家檔案局是國務院直屬的統管全國檔案事務的職能機構,但在行業管理上有時卻顯得有心無力,各係統的檔案機構由於人財物各自為政,往往必須聽命於本係統的政府主管部門發出的指令。因此,美國檔案職業資格認證由行業協會主導的模式在我國並不適用,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一個不具備行政約束力的行業學會的認證結果很難得到現有體製內不同係統的人事部門的認可。
2.2.3人事管理機製的失效。我國行政事業管理體製普遍實行一元化治理格局,用人管理權高度集中,主觀操作的彈性空間很大,而檔案機構一般處於係統從屬或下端地位且不具備獨立人事權,加之檔案行業一直缺乏統一的上崗資格標準,從業門檻相當低,這就導致檔案工作崗位很容易被各種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所占據,先進門後提高或者邊幹邊學的所謂“變通”處理最常見。
2.3檔案專業教育和培訓功能的弱化
2.3.1目前,檔案專業教育與檔案職業之間缺乏有機聯係,一方麵,檔案專業教育注重單一、係統的專業知識的傳授,教學形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缺乏全麵的素質教育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麵,隨著檔案工作的發展,檔案職業對專業化程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檔案專業教育卻沒有隨之而作出調整,導致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之間出現脫節,難以培養出檔案行業所需要的能夠學以致用的專業人才。[11]
2.3.2檔案專業培訓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培育體係,基本是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或者檔案學會不定期地組織一些上崗培訓或者專題培訓,但這些培訓缺乏係統性和針對性,與實際工作融合程度比較低,而且覆蓋的主要是體製內的檔案從業人員,而數量眾多的體製外的檔案從業人員一般很少接受專業培訓。此外,檔案專業教育與培訓基本上各自為政,專業培訓的師資力量普遍缺乏,理論教育比較薄弱,而專業教育雖然有充足的師資,但很少主動與培訓相結合。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建立和實施將麵臨不少限製和障礙,此前檔案學界有這樣一種設想:通過建立一種高標準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一方麵將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隔絕在行業之外,另一方麵對從業人員進行分流,將不合格的人員從工作崗位上撤下來,這種設想是美好的,但缺乏可行性。我國目前體製內外的檔案機構眾多,除了有大量的專職檔案人員,還有數量更多的兼職檔案人員,要將全部不合格的從業人員都清除到行業之外,其任務之艱巨、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筆者認為,當前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為那些在沒有接受過檔案專業教育的情況下已經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提供一條專業發展的途徑,也就是說,通過建立一種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職業資格認證,促使從業人員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有針對性的培訓,最終達到工作崗位的要求。如此一來,不僅從業人員自身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整個檔案行業的水平也會相應得到提高,實行職業資格認證的目的和意義才真正得以實現。
3英、美對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構建的啟示
結合前文的比較和分析,雖然檔案行業的現狀與英美相差甚遠,我們在檔案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構建過程中不可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做法,但是其中的一些成功經驗仍然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3.1製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檔案職業標準。科學合理的職業標準是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核心,隻有製定出符合行業實際需要的職業標準,才能為職業資格認證的實施提供一個科學的參照。檔案職業標準應當以客觀反映檔案職業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為目標,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現代技術進步、社會和公眾需求對檔案職業影響的基礎上,對檔案職業活動範圍、工作內容、能力要求和知識水平作出明確規定,體現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原則,並具有隨著檔案事業發展水平的提高進行調節的靈活性和實用性,符合培訓、鑒定和就業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