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依據職業崗位要求構建專業課程體係
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在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係建設過程中,從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出發,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建立符合實際崗位需求的課程體係。目前,由於物聯網專業是一全新的專業,物聯網技術涉及的專業麵很寬,又是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之中,對於課程體係建設無章可循,既使某些部門製定了標準,也沒有經過實際教學實踐的充分檢驗,所以課程體係的建設大多處在摸索階段。
人才培養目標是否能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程體係建設。課程體係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顯式體現,其建設應滿足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體現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應能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展現課程內容和職業崗位要求的高度融合。由於物聯網技術涉及技術過於廣泛,專業側重麵各有不同,有的側重某一行業應用,有的側重某種技術應用,導致其課程體係結構差別較大。建立起模塊化課程體係,符合物聯網產業鏈職業崗位要求。建設人文與職業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能力課程等課程群,並實現課程結構的模塊化,體現高職教學的職業性特點。
課程是為人才培養的目標服務的,高職課程是為就業崗位群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服務的,所以突出職業技能就非常重要,而且所有的課程要整合到專業和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上去。現今出版發行的物聯網教材大多是針對本科學生設置的教材,盡管這幾年麵向高職的教材也出了不少,但大多是本科教材的濃縮或刪節版,其理論知識占據比例比較高,而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的“職業”性決定其教材建設應該突出以崗位就業為導向的特點。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融入充分的實訓內容,在理論與實踐兼顧的基礎上必須做到把實踐放在首位,以此保證對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高職教育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這也要求我們在教材建設方麵要校企合作,針對物聯網行業應用特點,引入物聯網工程實例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編寫出適合崗位實際內容的新穎教材。
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放在物聯網專業課程改革的首位。通過案例教學、項目化教學、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把教學地點和工作地點有機結合,做到了“做、學、教”融為一體,突出了學生的崗位能力培養,專業知識在學生在學和做中自然構建,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工作之中。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進,尤其要重視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學生做中教,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由於其專業的特殊性,一般涉及麵比較寬,而且理論性強難度也比較大。目前高職學生總體素質下降,對學好有一定難度的課程,學生具有威懼心理,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在“做、學、教、娛”之中,樹立起學生學好課程的自信心。教學過程做到“開放性”的特點,不拘泥於教室或實訓室環境下的教學。可以采用互聯網信息查詢、視頻觀看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來培育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愛好,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最終達到教學效果。
另外,物聯網專業課程教學要抓住實踐性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性教學方法,通過改進實踐性教學方法來體現其“職業性”。物聯網技術專業性強覆蓋麵廣,涉及的行業多。各個行業應用各具特色,因此在專業建設中要瞄準專業建設方向,有針對性地結合某類行業應用開展實踐性教學,大力引進企業兼職專業人才,增強專業課實踐教學活力,努力踐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式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要大力鼓勵學生親手製作產品和開展項目設計.在豐富教學內涵的同時,實現教學相長。
4 培育教師隊伍,建設“雙師”素質團隊
師資團隊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專業建設的主體是專業教師。努力打造具有“雙師”素質的優秀教學團隊是建設好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關鍵所在和根本保證。物聯網專業起步不久,師資缺乏是一般高校的普遍現象,高職院校更是如此。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專業帶頭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火車頭”。要搞好專業建設一定要有好的專業帶頭人。帶頭人的培養可以通過外引內培多渠道進行,能從外麵引進高水平專業帶頭人當然是好,但就一般高職院校來說,更多的是內部培養,讓骨幹教師通過參與或主持專業課程開發與教材編寫、現場實踐及培訓等途徑,使其具有較寬專業知識麵,在物聯網行業中有一定影響力,能把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發展方向的專業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