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無論什麼樣的獎勵,都要做到及時,否則就隻能起到消極的影響。
世界知名企業惠普公司的市場經理,有一次為了及時表示感謝,竟把幾袋果子送給一位推銷員,以鼓勵他的成績。還有一位市場經理被稱為“一分鍾經理”,就是因為他提倡“一分鍾表揚術”。這種表揚術的特點就是:“下屬做對了,上司馬上會表揚,而且很精確地指出做對了什麼,這使人們感到經理為你取得成績而高興,與你站在一條戰線上,分享你成功的喜悅,然後鼓勵你繼續努力。一共花一分鍾時間。”這位經理解釋說,他這樣做有三重意思:第一是表揚具體,準確無誤,不是含含糊糊;第二是與下屬共享成功的喜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表揚要及時。
及時獎勵就像海豚表演後得到的那條魚,如果沒有這條魚的獎勵,海豚是不會上來表演的,正是不停地獎勵魚才促使了海豚持續表演。所以,管理者不要等到發年終獎時才準備犒勞員工,而要在員工有優秀表現時就予以獎勵,哪怕僅僅是一句表揚,因為它的及時,也會起到莫大的作用。
獎勵不匹配不如不獎勵
所謂“賞罰分明”,不僅僅是指“該賞要賞,該罰必罰”,更重要的是指賞與罰要與員工的貢獻或者過錯相匹配、相對等。獎勵過度或者獎勵不足,都可能導致獎勵失效。
在傳統觀念中,如果讓對方做一件事,有獎勵總比不獎勵強。但在管理中,很多時候卻是這樣的:當物質刺激很小,與員工做出的貢獻不匹配的時候,小獎不如不獎。
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家鄉過起了怡然自得的生活,但每天中午,在他家門口附近都會有群孩子前來玩耍,由此打擾了他的平靜。老人曾找過這些孩子談話,但效果甚微。左思右想下,他想出了一個主意。一天,他把那群孩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你們每天都來,我是非常喜歡的。我現在還真怕有一天你們不會來了。所以我決定,你們來一天我就給你們每人一元錢。”孩子們既能玩,又有錢賺,當然很開心。所以,每天都按時到來。過了幾天後,老人又找到他們,對他們說:“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來給你們,所以每人給5角吧。”孩子們雖然還是來,但玩的時間卻少了很多。又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對他們說:“最近手頭很緊張,所以我決定每天給你們2角錢。”孩子們一聽,全都散了,以後就再也沒有來過。老人的平靜生活終於得到了恢複。
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內在動力推動的。比如上麵的這個故事,孩子們來老人住地一開始是好玩,但當老人付錢給他們後,這種玩的行為就有了報酬因素在裏麵了。而一件事一旦摻雜了經濟利益,如果有一天,經濟利益不如初衷,那麼這種行為就會停止。所以,要激勵他人做事,除非給予與這件事相匹配的激勵,如果你要給的外在刺激不大,那倒不如不給。
最大化獎勵功效的兩大策略
同樣的道理,如果管理者在獎勵員工的時候不加節製,一味給予員工升職發獎的話,就會導致過猶不及,給企業和員工帶來負麵作用。為此,管理者必須有意識地經常運用下麵兩招。
充分吊起員工的胃口。雜技團裏的猴子為了獲得食物,通常都非常聽話地表演各種絕活兒,贏得陣陣掌聲。有經驗的訓猴師都知道,猴子吃飽了就不聽話了,所以他們永遠都不讓猴子吃飽。立小功得小利,立大功得大利。管理者要通過獎賞,讓員工取得突出業績的欲望永遠處於饑餓狀態,永遠不會有滿足感,這樣才會總有立功的動力。
滿足員工的欲望不能一步到位,而且最好永遠也不要到位。如果員工在工作上的欲望過早滿足了,立功進取的意誌便可能懈怠。不僅如此,甚至還可能滋生野心,動搖管理者的權威和地位。
獎賞就像美食一樣,再美味的東西吃太多也有害身體。如果隻吃八分飽,反而對公司、對員工的“健康”都有利。
也許有人說“八分飽”的提法與先前說的獎勵要匹配相衝突。其實不然,所謂“八分飽”的做法,並不是說另外的“兩分”就不獎勵給員工,而是作為一種預期,永遠為員工預留,直至員工主動退出。很多公司對業務員的提成都是采取先提大部分,預留小部分的做法。這種做法,一來可以作為對業務員的約束,以免業務員做出危害公司的事情;二來可以激勵業務員在本公司踏實工作,不要老想著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