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懲罰錯誤,更懲罰不改正錯誤(2 / 2)

現實生活中,傑出的領導人,往往能夠在對員工寬容的同時又厲行懲罰。比如,斯隆在通用公司時,高管層的種種特性甚至怪異都可充分展現,但是對失職現象則絕不留情。在這樣的領導人眼裏,寬容是人性的體現,而懲罰是職責的要求,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高度一致的。沒有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就不能形成寬容;而正是這種寬容心態,才能形成對事業的真正追求。反過來,沒有對錯誤的懲罰,就無法推進事業。

幫助員工主動承認錯誤

認識錯誤是改正錯誤的前提條件。如果員工連起碼的認錯態度都沒有的話,又何來改正錯誤呢?

索羅斯曾說過:“承認錯誤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我能承認錯誤,也就會原諒別人犯錯。這是我與他人和諧共事的基礎。犯錯誤並沒有什麼好羞恥的,隻有知錯不改才是恥辱。”管理者清晰地認識到這點後,要通過各種渠道讓員工認識到承認錯誤並不可怕。

一些組織對待犯錯員工會根據相應的製度進行懲罰。但我們知道,懲罰隻是一種強化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結果。要想讓員工主動認錯,必須是員工在內心裏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試想,如果員工在犯錯之後能主動找到主管,懺悔自己過錯的話,就說明他真正意識到自己錯了。否則,即使處罰再嚴厲也是無效的。因為員工之所以不敢主動承認錯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擔責任,害怕被處罰。更準確一點說,是因為害怕自尊心受到打擊,老板的嗬斥是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懲罰員工時要形成自己的風格,給員工一種和善的感覺,長此以往,員工即使犯了錯誤也會主動承認,因為他們的內心沒有受到傷害,盡管物質上受到了一些損失。

此外,還要以製度的形式將“寬容犯錯”固定下來,讓員工意識到,在組織裏有些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如果下次能做得更好的話。而這同時也可以約束管理者自身的行為。

再者,要想讓員工主動認錯還需要管理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基本的處理原則要依據心理策略來實施,隻有把握住人的心理,才可能打動對方。

用“改進單”代替“處罰單”

管理者懲罰員工,不僅要讓員工認識錯誤,虛心接受懲罰;更要通過懲罰幫助員工改進錯誤。將“處罰單”改成“改進單”,就是達成上述目標的一個好方法。

懲罰員工,都要開出“處罰單”,說明處罰的事由、原因、經過及處罰決定。很少有員工願意接受這樣的單子,因為收到“處罰單”就意味著丟麵子、損失錢財等。

有這樣一位主管,當公司決定重新製作“處罰單”的時候,他就一直考慮如何設計這個“處罰單”當在原有的基礎上把有關項目及形式作了合理改進後,準備付印時,他還在思索能否加上一句話,以削弱處罰在員工心理上造成的負麵影響。在認真思考之後,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糾錯是為了更好地正確前行。”不僅如此,他還把單子台頭的“處罰單”三個字改為“改進單”。印出來之後,所有人都稱讚改得好。

這樣的“改進單”比單純、嚴肅的“處罰單”效果要好得多。以往,所有的“處罰單”都是清一色嚴肅的麵孔,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而這位主管加上了人情味、文化味、教育性非常強的一句話,“處罰單”的麵孔立刻由冷酷、無情變得慈祥和充滿希望。當員工接到這樣的“改進單”時,看到這句話,心理上必然會產生一係列的變化,由本能的反感、抵觸到理解、認知,再到接受、改正錯誤。

在“處罰單”上做一個小小的改進,麵目大為改觀、境界迥異。處罰本是反麵的教育,這樣一來就變成了正麵教育,鼓勵員工改正錯誤,並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精明的管理者會幫助員工從錯誤中發現優點,從錯誤中獲利。員工從錯誤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才是最深刻的,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失敗的經驗遠遠勝過數十次教條式的說教,從失敗中收獲的經驗教訓才是員工最大的財富。

微軟公司在解釋自己招聘人員的原則時說:“我們招聘那些愛學習、適應能力強、善於從錯誤中學習的人,在招聘麵試時,我們總是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有過什麼大的失敗?你從中吸取了什麼教訓?”因為他們知道,錯誤或是失敗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財富,是他今後收獲成功的基石。

管理者應該教會員工從錯誤中獲利。當員工犯錯誤後,幫助他們認真考慮一下所犯的錯誤,總結失敗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確保今後不會再犯。“火中取栗”並不容易,但這樣所得到的栗子才是最美味可口的;同樣,從錯誤中獲利也不容易,但這樣所收獲的卻最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