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懲罰錯誤,更懲罰不改正錯誤(1 / 2)

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員工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簡言之就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反之,如果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就很可能加劇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敵對情緒,陷入懲罰的泥潭。

一家食品公司,下屬工廠有200多名員工,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有60多人被解雇。盡管公司采取了各種懲罰措施,可是員工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員工受不了公司領導喋喋不休的訓斥,還揚言要報複。

他們在食品的包裝上亂塗亂寫,使得顧客投訴越來越多,公司銷售額大幅下降。

是什麼原因導致意在糾正員工違規的處分措施,非但沒有製止員工的錯誤行徑,反而助長了員工的敵對情緒,引發他們更多的破壞呢?原因在於,過度的懲罰可以讓員工害怕,但卻永遠不能讓員工認可、信服。沒有員工的認同和信服,所謂的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都將成為空談。

後來,該食品公司取消了過去層層累進的懲罰措施,采取了新的處分機製。違反規定的員工將在翌日被停職,停職日結束前做出選擇:要麼解決出現的問題,要麼走人。此外,公司表示希望看到員工改正錯誤並留下來工作的誠意。管理者提醒說:“如果決定留下來的話,再次犯錯將被解雇。”

新的懲罰措施實施一年後,該公司解雇的人數大大減少,從幾十人降到了3人。

該食品公司扭轉局勢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將懲罰員工錯誤與讓員工改正錯誤相結合,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懲罰機製。這樣一套懲罰機製,必須包括以下三個要點:第一,管理者要包容員工,給予員工必要的諒解,允許員工犯錯;第二,當員工犯錯後,要想方設法教育員工認識錯誤,主動承認錯誤;第三,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讓員工找到正確的途徑,改正自己的錯誤。

獎懲有原則,但也要允許犯錯

管理中必須講寬容。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不會妨礙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技術人員,但是,對管理者尤其是領導人來說,心胸狹窄就是致命缺陷。一個科學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隻是一個人在實驗室裏同儀器打交道。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須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義為“通過別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寬容的重要性立即就會顯示出來。

按照孔茨的觀點,在管理中試圖把人進行平均化處理,是最常見的失誤之一。所謂寬容,本質就是容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同性格、不同特長、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組織目標和願景的旗幟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寬容。

如何對待犯錯的員工,是對管理者是否寬容、如何寬容的重大考驗。實際上,員工故意甚至惡意犯錯的情況是很少發生的,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能力、經驗不足或者一時疏忽而導致犯錯。雖然管理離不開懲罰,要做到賞罰分明,但對於犯了錯的員工,管理者也不能因為一次錯誤就對其蓋棺定論,而要根據員工以往的表現和自身能力,在處罰的同時給予其將功補過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犯錯的員工會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以作為對管理者的回報,同時也能激勵其他未犯錯的員工,向他們展示管理者的寬容。

傑克·韋爾奇在28歲的時候經曆了一場難忘的災難。他負責一個項目時,工廠發生了爆炸,損失嚴重。

第二天,他不得不去向總部的一位執行官解釋這件事。

他做好了最壞的準備,盡管執行官一直很信任他。當他走進那位執行官的辦公室時,心情平靜了下來。他知道執行官查理是一個很有素養的專家。

麵對傑克·韋爾奇的解釋,查理表現得異常通情達理。

“我關注的是你能從這次爆炸中學到什麼東西,你是否能夠改進反應器的程序?”查理這樣說道。傑克·韋爾奇心裏鬆了口氣。

“你們是否能夠繼續進行這個項目或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查理充滿理解地看著傑克·韋爾奇,繼續問道。

“現在是最好的,應該感謝它(爆炸)沒有發生在我們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時候。”

“很幸運,沒有任何人受傷。”

查理的行為給傑克·韋爾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當人們犯錯誤的時候,他們最不願意接受的就是懲罰。相反他們最需要的是鼓勵和信心重建,而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恢複自信。”

許多人一談到寬容,就把寬容和懲罰對立起來,甚至認為懲罰就是不寬容,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懲罰是針對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職而言的,寬容則是針對員工的缺點和弱勢而言的。有缺點不等於犯錯誤,有弱勢不等於會失職。

法約爾在論證指揮職能時,特別強調必須淘汰不稱職者。如果領導人不能淘汰不稱職者,就等於放棄指揮權。所以,以寬容為名,庇護錯誤和失職現象,隻會對經營管理造成損害。所以,寬容不是縱容,更不是慫恿。把握這一界限,對管理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