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麵對難纏下屬,學會以柔克剛(2 / 3)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句名言是勉勵做了錯事的人應該承認過失,覺悟改過,那麼,即使是錯了,也可補救。

可是今日的社會上,有許多人做錯了事,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過失,而且還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卻幹幹淨淨,使人替他受過。這些舉動,可以說是一種“奸險”行為。社會上這種人愈多,則愈無寧日。爾詐我虞,互相推諉過失,大則足以危害國家民族,小則影響社會秩序。這種行為是為真正的厚黑者所不齒的。

一個人既然做錯了事,便應深刻反省,認為錯了,便要痛下決心,勇於改過,這才合乎道理人情。自己錯了卻想推到別人身上,這樣的做法,撫心自問是否對得起替你受過的人?也許你會覺得,犯了滔天大罪,一旦承認是自己錯了,便會招致禍害,倘諉過於人,僥幸可以避免。但是,你要想想,那人替你受了過,他日被人發覺是你的過失,那時你終難逃法律的製裁,即使法律容有漏洞,但良心的責備又將如何彌補?

做錯了事如不深刻痛悔反省,而諉過於人,那是行不通的。最好我們經常警惕自己不要做錯事,假使錯了,便要積極改過,同時想辦法補救。諉過於人,縱是一時的成功,過後良心的責備會使你終生不安。我們為了減少過失,應當每晚臨睡前作片刻的檢討,看看一日之內有無過失,有則改之,這才是厚黑者做人處世的正確方法。

用“厚黑”克服被下屬看不起的性格

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性格也許不容易,但是,對自己的性格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努力避免使其成為自己管人用人的不利因素並不難。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對於領導者來說,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點,對樹立威信是至關重要的。

失敗的領導者比成功的領導者要多得多,其缺點往往是多種多樣的,但下麵列舉的七種主要性格特征是最常見的缺點,他們都是可以通過提高“厚黑”的功夫加以克服的。

1.優柔寡斷

這是“黑”的方麵不足的表現。對於公司來說,作出決策的時機極為重要。即使決定正確,但機會錯過了,這種決定不僅不起什麼作用,反而會給經營帶來不利。

失敗的領導者中優柔寡斷的人不少。他們猶豫不決,延誤了作出果斷決策的良好時機,錯過了難得的機會。如果發覺自己有優柔寡斷的毛病,就該有意識去改正它。因為優柔寡斷對工作不能產生任何積極的效果。

果斷的性格,可以使你在形勢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很快分析形勢,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地作出正確決策,迅速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而優柔寡斷者一遇到形勢發生變化就驚慌失措,無所適從。他們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重新做出決策,而是等待觀望,以致坐失良機。

2.猜疑心重

不相信別人的人是不幸的。

公司經營不是領導者一個人就能做好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失敗的領導者對別人不信任,無論什麼事不親自動手就不放心。結果,誰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就此喪失了部下的信任,最終使公司陷入困境,這是由於“厚”方麵的修為不夠造成的。

3.不能自控

在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不少事情是很令人氣惱的。當遇到氣人的事情時,很多不懂“厚”的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氣,甚至在憤怒中不能自製,作出莽撞的舉動,反而把困難鬧得更大。

克製和忍讓,是為人處世應有的修養,缺乏自製,有百害而無一利。

還有一種缺乏自製的現象,就是一旦當上公司領導者,大量的錢財可以由自己支配,缺乏自我控製能力的人會因此而墮落下去。

對於酒、女人和賭博要特別注意。像因受挫折而借酒消愁這類消遣,隻要自己能把住分寸,想必不會有什麼問題。

4.自命不凡

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以為自己了不起,是個天才,當上個小頭頭就自鳴得意,這種自命不凡的性格也很危險,暴露了自己在把握“厚”和“黑”方麵均有弱點。

社會在不斷地變化著,自己一個人所掌握的信息數量是有限的,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聽聽不同階層群眾的意見,就會跟不上時代。特別是能聽聽主管和年輕員工的意見是很必要的。

自以為是的思想有很大的危險性。許多領導者根本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如果部下說這種做法行不通,對方話音未落你卻大喝一聲:“你狂什麼呀,住口!”這樣一來,難能可貴的進言也以徒勞而告終。

5.情緒不穩

有這樣的領導者,情緒好或者不好都明顯地流露在臉上。員工立刻就能察覺到,今天領導者情緒好,或者今天領導者情緒低沉。領導者心情不好時,哪怕因一些瑣事也要對員工發脾氣,對此,員工是不堪忍受的。

在這樣的領導者領導下,員工對領導者的厭惡感與日俱增,優秀的員工會辭職而去。情緒不穩定的人最好不當領導者,或是加深“厚”的功夫的修煉,經常進行自我反省,努力控製自己的感情。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6.虛榮心強

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失敗的領導者自尊心強得有點不著邊際,其實這主要是虛榮心強的緣故。虛榮心強就是“不厚”。虛榮心強的人,無論如何也要撐門麵,徒有其表地做些超過本人實際能力的事情。這樣的人必須注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與自己的能力相稱。厚黑學的基本要求就是,麵子、虛榮等等必須拋棄!

然而,難辦的是,當事人絕不認為自己有虛榮心。如果本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就會陷入危險的境地。

有一些領導者太愛麵子,恥於下問。草率做出的決定如果出了錯誤,他又會為顧全麵子而文過飾非。

愛麵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似乎有些過分,他把維護麵子視為鞏固個人威信的一種手段。這種情形在企業組織結構中尤為嚴重。

企業組織結構就像一座金字塔,領導者坐在頂端,底下依次是高級主管、中級主管、基層幹部,最底下一層才是一般職工。不管企業規模是大是小,總是離不開這種結構形態。

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不僅代表著一種權威,而且也代表著一種責任層次。整個企業的運行必須依靠各層級之間的密切配合。遺憾的是,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從西方移植到我國以後,就變了樣。這應該歸咎於有些人太過熱衷於麵子和權威。

我們經常發現,許多領導者對部屬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處處都比部屬強,自己不懂的地方很少向部屬求教。我們很難聽到有領導者對部屬說:“這件事情我懂得比你少,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處理?”更難看到部屬在台上講演,領導者坐在台下聽的情形。大多數當領導的人都認為求教於部屬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會妨礙權威的建立。

有些管理人員為了避免犯錯,索性抱著“少做少錯”的心態,盡量把工作推卸給別人,以減少做錯事丟麵子的機會;一旦錯誤發生了,又會盡量把責任推卸給部屬。

領導有方與否並不一定建立在個人的權威之上,開明的領導作風有時反而比較容易得到部屬的愛戴、信任與合作。上司為了鞏固表麵上的權威,往往會使得上下級間的關係更加疏遠。如果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責任推卸給部屬,則更會引起部屬的反感,使企業環境更惡劣。

要解決這個問題,領導者須放開胸襟,培養“厚”的功夫,不恥下問,察納雅言,拋棄愚昧的虛榮,勇於承擔責任。這樣,企業組織才會充滿朝氣,上司部屬才能合作無間。

7.怯懦

怯懦的人害怕進攻,希望工作中盡可能不起什麼風浪。這是經營不善的公司常有的現象,也是“黑”的方麵嚴重不足的表現。進攻與防禦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進攻是經營的基本”。維持現狀就意味著退步。

縱觀各行各業中成功的例子,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從這些成功者中找不到謹小慎微、畏首畏尾、毫無勇氣、不敢進取之輩。

勇氣和膽略是獲得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人類所麵臨的每項事業,都帶有挑戰性、艱苦性、危險性等特點,不經一點困難就達到一個美好境界是永遠不可能的。因此,一個人如果缺乏勇氣,“黑”得不夠,就永遠和成功無緣。

厚黑型的領導強調,用人須打破條條框框,唯能力是重。“論資排輩”不足取,“重視學曆”也同樣應該被摒棄。

不重學曆重能力

“殺兄奪位”的唐太宗不可謂不“厚”不“黑”。在他當上皇帝以後,他的用人之道有很多獨到之處。

1.廣泛吸收人才

在李世民的智囊團中,大部分都是敵對集團的人。他吸收了原屬李密、王世充、竇建德集團中的不少傑出人物,吸收了瓦崗軍中的徐世勳、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在攻破劉武周時招納了尉遲敬德,在攻破竇建德時招納了張玄素,在消滅李建成後啟用了魏征。“敵將可赦,敵者先封”的用人謀略在李世民那裏無疑是運用得最成功的。

李世民用人還能打破地區和派係觀念。有人曾向他建議:“秦王府的兵,追隨皇上多年,應該提升武職,作為自己的親信。”李世民回答說:“我以天下為家,惟賢是用,難道除了舊兵之外,就沒有可信任的了?”此外,李世民對於少數民族也待之如友,隻要有才幹就委以要職。如史大奈、阿史那杜爾、執失思力等都當了將軍。

一代天驕元太祖成吉思汗,武功赫赫,用人特點是不分地位高低,隻要忠心緊跟他打天下,且有才有德,就大膽破格授任。他打破了舊貴族用人的狹隘界限,不分民族和等級。隻要有戰功、才幹和某方麵特長,就可以晉升。從而,成吉思汗的手下,聚集了如氏族奴隸身份出身的木華黎、者勒蔑等人。據《蒙古秘史》記載,在成吉思汗的麾下有4員大將和4個先鋒,其中7人為奴隸出身。

2.用人不避親仇

李世民用人不計私人恩怨。魏征、王圭和薛萬徹等,原是李建成的得力部屬,魏征曾充當李建成的謀士,參與反對李世民的鬥爭。但玄武門事件李建成被殺之後,李世民都給以重用。長孫無忌曾向李世民提出此事,但李世民說:“過去他們是盡心做自己的事,所以我要用他們。”李世民用人的原則是:“為官擇人,惟才是與,苟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李世民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比如,李世民的堂叔父淮安王李神通,認為自己的官位低於房玄齡、長孫無忌而十分不滿,大發牢騷。李世民說,評功提官應該是“計勳行賞”,對皇親國戚也“不可緣私濫與勳臣同賞”。然後,他對叔父擺出房、長孫二人的功勞和才能,以及指出叔父帶兵無能和臨陣脫逃情況,李神通心服口服情願當個閑官,不再鬧情緒了。又如,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的外甥趙節犯了死罪,李世民得知後下詔將趙節處以死刑,同時還將曾為趙節開脫的宰相楊師道(唐太宗的姐夫)降為吏部尚書,真正實現了他自己關於“賞賜不避仇敵,刑罰不庇親戚”的思想。

3.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李世民用人,不計較出身和經曆,隻要有才,一律加以重用。他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說:“自古帝王都怕別人比自己強,而我看到別人的長處就像自己的一樣;人的才能不能兼備,我棄其短,取其所長;當君王的常常對賢者想占為己有,對不肖者欲置之溝壑,而我則對賢者敬重,對不肖者關心,使他們各得其所;當君王的多不喜歡正直的人,甚至對他們暗誅明殺,而我則重用大批正直之士,沒有責罰過他們;自古都以中華為貴,以夷為賤,而我則同樣看待他們。這五項,是我取得成功的原因。”李世民善於用人所長。魏征熟知曆史之興衰,通今博古,敢犯顏力諫,被任為諫議大夫。皇甫德忠貞正直,任用為監察禦史。房玄齡、杜如晦等善於應物和謀斷,任用為宰相。有一次,唐王朝需要挑選一位刑部侍郎(刑部的副長官),叫宰相提出人選,多不合意。李世民想到李道裕能堅持按刑律辦事,曾堅決反對朝廷的錯誤判決,於是最後決定提拔李道裕任刑部侍郎。

李世民特別注意發現和提拔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一次,他令文武大臣寫書麵材料評論朝政。他發現中郎將常何提出的20多條意見,言皆中肯,文有條理。經了解,原來是常何的一位孤貧落拓的門客馬周代筆所寫。李世民立即召見馬周,和他交談,認為他很有才能,又敢於直言,就提拔他到朝廷任官職。常何則因發現人才有功,賜帛三百匹。後來,馬周果然正直、穩重、機敏,敢於諫諍,而官至宰相。還有一次,李世民聽說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有才,就親自召見,問以治國之道,玄素對答如流,並且很有見解,便提拔他任侍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