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實用性軟件專業人才
有必要適時提供對軟件具有靈感和才能的人才,消除產學之間軟件人才供需矛盾。政府將強化實用性軟件碩博士級別的高級人力資源和現場實務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
2.1培養大學內軟件碩博士級別高級人才
第一,擴大“大學IT(信息技術)研究中心(ITRC)”的支持力度,在大學內培養IT領域內高級人才,並輸送到產業界。截止到2013年,政府共支援了29個中心,2014年6月通過新課題公開招募,選定了仁荷大學、釜山大學等5個研究中心。至2017年,政府將ITRC擴大到50個,每年將培養1000名碩博士。第二,擴大“軟件特性化大學院”,培養專注於軟件,可以全盤考慮軟件設計,並進行編程的高級軟件人才。支援主管大學、海外大學、軟件企業等組成的合作體。2014年支援了高麗大學、漢陽大學等6所大學,截止到2017年,將擴大到20所學校的480名。第三,擴大“雇用合同型碩士課程”,由大學與中小企業之間構成合作體(1所大學,5所企業),政府將支援其所開設的教育課程。大學與軟件參與企業共同開發軟件領域教育課程,並自律運營產學項目。自2008年開始的5年期間,共支援了320人。截止到2017年,15所大學共培育出400名的高級軟件人才。為了在2017年為止培養大學校內碩博士軟件高級人才,政府將支援2,230億元。民間團體將支援政府支援金的10%。
2.2擴大針對非軟件專業學生的實戰型軟件教育
第一,向營銷、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等其他學科的學生,支援軟件為第二專業的專業化課程,從而擴大接受軟件第二專業教育的進修人員隊伍。第二,脫離原先的依據學分科目分類的修學分條件,承認相關科目(設計、信息技術、IT營銷等)、新融合科目、產學合作等都屬於已修專業學分。將涉及主專業與軟件領域的技術性融合、掌握關注技術等的必要相關科目,納入學生選擇、進修的“自律性進修學分方式”。
2.3運營“軟件基礎研究中心”
以科學技術特性化大學為中心,確保軟件未來技術能力,培養軟件高級人才。培育基礎科學相關技術、進入壁壘較高的技術(自然語言處理等)軟件基礎技術。每所研究中心將獨立自主進行研究,政府將以日落製(8年)形式進行支援。營造與產業界、海外大學協同研究的Open Innovation研究生態體係。2014年9月選定了DGIST(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等3所機構,截止到2017年將指定8所中心,以培養1,000名為目標,支援460億韓元。
2.4培養軟件實務專業人才
第一,運營“軟件 Academy”,選拔關注軟件並具有才能的人才,對其實施軟件特性化教育。針對中小企業在職人員,聘請不同領域的最高權威專家擔任教授,開設並運行有關業務領域的集中教育課程。統合大學和民間教育機構等的優勢,運營相當於2年製(1年3個學期)的“集中軟件教育課程”。政府將通過國民公開提議等渠道吸取的軟件創意提供給教授和學生,以便其直接具體體現、開發。第二,指定“軟件 Meister高中”。這是針對產業界的需求,實施與其直接相連的定製型教育課程的高中。2011年10月,政府決定新設“軟件 Meister高中”。2013年7月,政府將大德電子機械高中指定為“軟件 Meister高中”,並將於2015年正式開辦。截止到2017年,政府將指定4所“軟件 Meister高中”。為了在2017年前培養出軟件實務專業人才,政府將支援260億韓元。
3. 加強軟件在職員工的職業能力
由於軟件中小企業的規模微小,實際上很難對在職員工實施再培訓,然而中小企業切實需要對軟件在職員工實施加強培訓。而且,有必要通過產學合作,培養兼具實務能力的優秀軟件人才,促進軟件中小企業的雇用。為此,政府將營造以軟件在職員工需求為主的再培訓條件,還有將援助實務能力指標開發與ICT啟導。
第一,引進Voucher製度。現行軟件在職員工的培訓以供給方為主實施,進而限製了培訓需求者的選擇權。為了改善這種現狀,轉換為直接援助培訓需求者為中心的方式。中小企業在職員工申請Voucher並取得許可,在接受政府認定教育機構的教育課程之時,將得到政府提供的100萬韓元以下的培訓費資助。構建與信用卡、公交卡等發卡公司係統相聯係的Voucher係統,發放並管理Voucher,按照不同的後續教育機構結算相關教育費用。截止到2017年,政府將對1000名在職員工實施培訓,還有計劃提供115億韓元的支援。